大都市“拼一族” 拼车拼房拼老婆[图]
2006-10-25

    “拼一族”省钱省心,但有法律界人士希望对其进行规范

    “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我每天上下班都得铆足精神挤车,总在上班之前就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外企职员颜笑住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每天往返60公里的上下班路途,让他一想起来就头疼,“每天都要在路上耗两三个钟头。”

 

资料图片

    “拼车”让自己和钱包都不被挤扁

    对于刚走出校门的他来说,买车是个奢望,“连首付都没凑够呢”。而一路飙升的出租车价,也让“打的”成了件奢侈的事。“不想自己被挤扁,更不想钱包被挤扁”的颜笑有一天忽然在网上发现一个帖子——有人征集“拼车”,而且时间、路线非常合适。“每次10元钱,经济、方便、舒服,还认识了一帮朋友。”颜笑悄悄告诉记者,他还成功地把一个“拼车”的同伴变成了女朋友。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在3163名参与者中,41.7%的人“愿意参与‘拼车’”,此外,在私家车主中,43.1%的人愿意被“拼”,但也有43.3%的人明确表示“不愿意”。

资料图片

    “拼”源于生活成本太高

    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做“拼客”是个“少花钱多办事”的选择:一个人吃饭最多点两个菜,要是召集一群人“拼饭”,不仅可以品尝到一大桌子的美食,而且花费没准更低;理发店、美容店、健身房的会员卡动辄数千元,一个人负担难免吃力,而且利用率不高,找几个人“拼卡”成了最实惠的解决方案……

    有迹象表明,“拼客”正在大学生和年轻白领中,成为最时尚和最实际的消费方式。调查中,43.6%的人觉得“这种‘互助’是节能、高效的生活方式”,17.5%的人认为“‘拼生活’几乎是每个年轻人生活的起点”。

    至于原因,58.1%的人把这种现象归纳为“城市生活成本太高,压力太大”。

    “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事业刚刚起步,暂时没有能力支付如此大的开销,但我们也想享受都市生活的舒适、便捷。”颜笑说,“所以‘拼’是没办法的办法了。”

    是时尚消费还是安全隐患?

    对于这种在年轻人当中日渐风行的“拼生活”现象,长期关注消费领域的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宁认为,这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走向成熟的表现,也是种节俭和环保的生活方式,值得广泛提倡。

    王宁介绍说,在德国、新加坡等国家,赶上交通高峰时段,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美国也有类似规定,车中有两三个人就可在专用车道行驶。在韩国,不仅私家车可成为“顺风车”,就是出租车也可由多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
 

资料图片

    而一些来自法律界人士的观点则恰恰相反。有分析认为,对于拼车,目前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既然搭车者要支付一定费用,那么车主的行为算不算扰乱出租车行业的非法运营?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各负什么责任?如果遇上一个不良车主或者不良乘客,产生了人身伤害又该怎么处理?

    至于“拼房”,人们意见最大的就是安全问题——消防隐患、治安隐患都是让邻居和物业管理部门最担心的。针对这一问题,前不久,上海市3名律师杜跃平、孙加锋、谢学锋,发出了“地方立法规范群租行为”的建议书,他们希望通过立法的方式对“群租”进行管理和规范。

    来源:《中国青年报》

    ■快评

    “拼房”还不是高房价逼的?

    据《新京报》文章:对于“拼车”“拼房”热,有人建议,即对于这些民间自发形成的“现象”,“法律应赋予其合法地位”,以便“规范管理”。一些专家对权力的过度宽容和对权利的过于警惕,并形成一股思潮,值得我们深思和关注。为什么“拼房”需要法律赋予其“合法地位”,难道“拼房”是一项“非法”行为吗?难道对于公民权利来说,法无禁止不正是“可为”的吗?需要赋予“合法地位”的,恰恰是公权力本身,在“法无授权”之下,公权力是理应谨守自己的权力边界的。

    为什么会出现“拼房”?因为房价的高昂,使房客不堪承受。

    “拼房”是何性质?民间自发的自助互利行为。

    “拼房”真的带来了愈演愈烈的“群租”问题吗?所谓的“扰民”说,“侵犯相邻业主权益的问题”说,“消防隐患”说等,即便取缔“拼房”而代之以全部单租,问题一样存在,只是比率不同,程度有别而已。如果“扰民”、“侵犯相邻权”也可作为取缔的理由,不仅“群租”,“单租”也理应被取缔。

    在“法治国家”的建议进程中,作为公众,不但要警惕权力对权利的侵蚀,还应警惕学者动辄以“合法化”的名义为公权力人为制造恣意介入私权利的“理论基础”。相对于权力亟待规制而言,权利更需要的是尊重,而不是恩赐。     (文/王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