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一年比一年热,为什么?
2006-10-25

 来源:东方早报 

    今天是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最后一天。前两天,缘于报名人数过多,报名网站出现系统瘫痪,不得不暂时终止报名,对网站作紧急“抢修”。仅此一例,公务员考试再次向全社会展示出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去年的公务员考试也是“盛况空前”,以中央国家机关为例,计划录用1万人,报名考试人数约100万。

    公务员考试始于1996年,热度一年高于一年,竞争一年胜于一年。到了今年,援引一位报名者的感叹:公务员考试堪称“中国第一考”!

    趋之若鹜的报名者是不该受到指责的。在市场社会里,他们都是理性“经济人”,为寻求适合个体发展的社会平台,当个公务员而“起早”,本身就属“经济人”的理性选择。这个利,包括可以直接计量,并与多数社会阶层具有显著可比性的货币收入;包括多数社会阶层尚不具备的各种补贴;包括可以量化的、令多数社会阶层羡慕的各种福利待遇;包括稳定的工作环境和较轻的工作压力;也包括只消不犯大错,绝无丢饭碗之虞的危机感等等。这一切,还并不包括可能存在的灰色收入预期———当然这是上不得台面的利,此处不作展开。

    公务员职业事实上已成当今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职业之一。这一现象的解释在于公务员饭碗呈现着由“铁”变“金”的趋势。置于社会层面,在改革背景下,更多人的饭碗却由先前的“铁”变成了今天的“泥”,而“泥”与“金”之间的巨大差值,势必吸引更多的人争先恐后“淘金”。《中国青年报》昨天刊登该报社调中心专题调查报告显示,认同公务员职业稳定、医疗、养老有保障者占83.3%,认为能获取切实利益者占55.8%,可见,我们的定性判断可以成立。

    此外还有两大显性因素为“中国第一考”加温:其一,高学历者出现结构性及“数量型”严重过剩,迫使高学历者争抢公务员的“独木桥”;其二,地区之间、“东、中、西”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失衡也加剧着“公务员热”不断升温,越往“下”,个体发展选择的空间越小,对报考公务员越是情有独钟。

    分析依附于公务员职位的种种厚利,并不是说我们反对或嫉妒公务员群体获取该得的利益。我们恰恰认为,公务员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本身的利益应该得到切实保障。现状是,《公务员法》已对公务员的利益作了法律保障,但我们亦要强调,公务员利益的获取除了讲法理,还要讲情理,合民意。

    从国际上看,多数国家公务员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收入加福利普遍趋于社会中上层。若与西方国家作直接对比,中国公务员可量化的收入不及人家,但就在国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而言,中国公务员足以成为最幸福的社会阶层之一。我们知道“权、责、利”是讲究对等与制衡的。中国公务员所拥有的权力,掌握的社会公共资源、话语权,获取的利益和待遇,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职业风险,长期处于不相匹配状态。举一个例子,《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颁行11年来,平均每年不到万分之三的淘汰率,公务员几乎如同零风险职业,而同期公务员的社会评价却呈一路走低。

    过去,称公职人员为干部,现今干部被称作公务员,归纳税人供养,作为社会公仆而存在。从干部到公务员,中国已完成形式接轨,接下来,在公仆意识、公仆责任和对公仆实施社会监督考核等三个层面,理当加快实质接轨。在当下,尤其要警惕公务员队伍向“特殊群体”转变,否则,它会对社会和谐构成反向制衡。“中国第一考”是社会发展及利益分配失衡的间接反映,这种现象之消退,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为其开道。当某一天公务员回归为一般社会职业时,改革就大致到位了。(鲁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