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话费一降再降 老百姓“爽”了吗?
2006-10-24

    新华网上海10月23日电(记者陆文军 钱晨祎)“打电话少花钱,接电话不花钱”,这是一则电信运营商某资费品牌的广告语。与运营商们层出不穷的各项套餐、包月计划、话费优惠包等相呼应的,是老百姓始终没有放弃的“单向收费”的梦想。

    电信业内专家指出,由于运营商的不当宣传,消费者已被引入误区。其实消费者应该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资费下降,而不是一味追崇“单向收费”。“单向”未必意味着便宜。

    为什么话费一再下降,老百姓仍不痛快?

    上海联通的“世界风50套餐”,内含500分钟免费通话,合算本地通话只要0.1元/分钟,同时,还可以叠加畅听包和长途包,实现了“接电话不要钱”。上海移动“全球通50套餐”包月50元可享受的本地通话450分钟,超出部分也由此前的0.13元/分钟降至0.12元/分钟。

    即便如此,消费者仍觉得话费不便宜。上海大学的小苏是名副其实的短信狂人,一个月发1500条短信是家常便饭。对小苏来说,使用的短信主打品牌“动感地带”,并不包含在“接听免费”之中。“甘蔗没有两头甜,既享受短信优惠,还要接听电话免费,完全是异想天开。所以,我平时尽量不接听电话。”小苏一脸苦笑。

    在消费者眼里,单向收费“等于”资费下调。多数消费者认为单向收费将明显降低手机通话的费用。另外,如果手机接听免费将大量减少短信等联系方式,更多使用通话。从事媒体工作的沈跃算过一笔账:如果实现单向收费,以每天接听20分钟电话、每分钟0.2元计算,一个月仅这一项就可以节省话费120元。因为沈跃平时以接听电话为主,所以她觉得如果实行单向收费后,话费大多就是别人“买单”了。老百姓觉得,只有实行单向收费,手机话费才能真正下降。任何层出不穷的套餐和“畅听包”,都触摸不到资费的“最底线”。

手机资费下调:用户说不必总玩“套餐”游戏

    各地纷纷试水“变相”单向收费

    “单向收费”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各地运营商的优惠资费手段往往都是把所谓的“单向收费”作为招揽用户的绝招。与“接电话免费”划等号的所谓“单向收费”早已在全国跑马圈地。

    根据资料显示,2003年4月8日,广州移动推出20元包月接听所有网内来电,广州联通则是12元包月接听全部手机来电。

    2003年4月21日,上海移动推出一项名为“来话畅听”的业务,25元接听625分钟网内通话。随后,上海联通跟进价格战,推出26元接听800分钟来电。

    2003年5月19日,手机“准单向收费”开进北京,北京移动全球通推出50元接听600分钟的来电。

    最近,上海移动推出的神州行畅听版业务,用户支付16元月租费,就能接听全面免费。

    名目繁多的移动资费“套餐”降低资费的做法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而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套餐也因此被贴上了“准单向收费”的标签。

    单向收费未必等于便宜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普遍认为单向收费等同于低资费,双向收费的模式是不合理的。然而,专家指出,单向收费和低资费其实是两码事。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指出,单向、双向收费是一个国家制定的移动通信政策。如目前欧洲等地区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但其跨运营商通信的费用是网内通信费用的好几倍。因此,单向收费即使成为现实,也极有可能成为“昂贵的”单向收费。

    阚凯力认为,免费接听的优惠套餐,并不是“单向收费”,只不过有些运营商为了商业目的混淆概念。这种优惠就像是商场促销活动的买一赠一,使用者购买了主叫业务,运营商相应地给出接听、短信等其他业务的优惠。在这一过程中,买变成了前提条件。事实上,运营商用消费者购买的服务弥补了“赠送”的部分成本。所以仍然是双向收费,只不过变相打折了。

    而真正的单向收费,如欧洲,消费者只要入网,就可以免费接听电话,不需要任何费用和参加套餐。但如果实行单向收费,由于移动运营商不再向用户收取接听费用,那必然要提高拨打电话的价格。实际上欧洲移动电话虽然接听免费,但拨打相当贵。如果跨运营商打电话就更贵了。

    根据这种运营商结算模式,跨运营商资费就比同一个运营商的资费要贵好几倍,而这种费用最后都要被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阚凯力教授指出,这种“别人替我买单”的单向收费的模式,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在真正意义上让消费者得到实惠,降低资费标准是唯一的出路。

    消费者得到实惠才是硬道理

    在姓“双”还是姓“单”的手机资费口水战中,很多人陷入了一个怪圈,片面地强调“双改单”,而忽略了是否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市场的检验。

    阚凯力教授认为,手机使用者特别是大部分低端用户需要手机资费实质性降低,而不是收费模式的改变。

    电信研究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实际上,单向收费模式必将造成竞争主体间实力差距拉大、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等问题。例如,目前中国移动的客户明显多于中国联通。若实行单向收费,联通向移动结算的费用将大大增加,增加的成本负担很有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单向收费同时还阻碍了有效的竞争,因为这种高额的结算费用,造成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壁垒。大的就越来越大,小的就越来越小,欧洲通信市场这种趋势就很明显。

    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论运营商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的结果都是应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硬道理。

相关资料》》

   ·信产部新规打破资费界限
                                                

    · 手机用户将可不改号变更资费套餐 服务壁垒消除

    信产部10月17日发布的通知指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要充分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在本地区网络内,运营商必须保证本企业同一网络的原有用户,能在不改变现有手机号码的情况下,自主选择使用本企业的所有资费套餐。

    ·信产部发文责令中国移动整改 语气严厉得罕见

    信产部批评中移动违规行为的408号文成为各大运营商内部最热门的讨论话题,记者9月14日获得了这份全名为《关于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加强经营管理自觉检查纠正违规经营行为的通知》,《通知》对中移动业务层面上若干违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指责,这份通知也被抄送至国资委、各地通信管理局以及国内其他几家运营商。

   ·运营商借套餐规避直接降价
                                                
    ·信产部新规打破资费界限 运营商能否积极执行

    一方面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一方面又不愿意直接降价,所以就有了五花八门的手机资费套餐。信产部新政策的出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资费套餐。但是,中国联通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因为新政策而放弃推出新的套餐,甚至会推出更多套餐形式。

    ·针对“单向收费有望实现” 专家:未必便宜

    单向收费更像是,消费者去商场买东西不付钱,要找另一个人去埋单,而目前的问题是,谁也不愿意当那个埋单的人。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对等的运营商结算模式,即移动手机拨打固话时,移动运营商需要向固话运营商支出更多的结算费用。

   ·消费者:不便宜 单项收费有什么意义?

    新华网友:漫游费实在高得不可思议,实在令人无法接受。我到离本地网不远的外地出差,因承受不了太高的漫游费,只有尴尬地腰间挂着手机去打公用电话了。强烈呼吁大幅度调低漫游资费,强烈……

    新华网友:现在已进入资讯时代,移动电话已成为重要的通讯手段,中国的电讯业也从初创期走向成熟期,掠夺式的原始积累应该结束了!现在应该有人走出来管管暴利行业了。

    新华网友:建议电信手机全国一个价,不分北京南京,也不分上海、海南市话一毛一分钟,长途2毛一分钟,其实我们这的话费早已经是的这样的了。不知各位赞成不,搞那么的多的名堂,根本是水面下糊弄中央,糊弄百姓。搞不懂北京,那么多专家那么多领导那么多新闻监督,硬是动不了也奈何不了人家一个电信收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