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强迫读鲁迅”,说得好!
2006-10-21
其实,不仅不能多读鲁迅,更不能强迫读鲁迅,引申开来,还不能一味地强迫孩子。 作者:王石川

鲁迅、许广平独子周海婴夫妇及其长子周令飞夫妇,参加了“许地名人故宅挂匾仪式”。接受访谈时,周海婴说:“我希望,青少年能逐步接触鲁迅的作品。过去政治上的需要,我们不去讨论。个别年轻人如果不喜欢(鲁迅),也没关系。”周令飞说:“虽然家里有很多鲁迅的书,但是孩子想不想读,要顺其自然。”

透过周海婴和周令飞的话,不得不说两人是清醒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今年年初, 浙江绍兴鲁迅故里百草园举行了一场活动。会上,“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说法引起多方共鸣。学生为什么怕读鲁迅?鲁研专家说,在鲁迅小说教学中,老师在对其主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常会偏重阐发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而化之的主题,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了鲁迅。

诚然,一谈起鲁迅的形象,立马想到怒目金刚、横眉冷对;一说起鲁迅的文章,立马想到“似投枪、如匕首”;一诠释鲁迅本人,就被刻意拔高,上升到无限的高度。显然,这不是完整的鲁迅,如周海婴所说,是“政治上的需要”的鲁迅。周令飞说:“鲁迅不单是个勇敢的战士,更是个风趣幽默、可亲可爱的长者。”鲁迅本来就是立体的、多元的,教材偏偏把他描摹为平面的、单一的。比如,《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文,原本很“单纯”、很温情也很温和,而授课者却把无数政治标签强加给鲁迅,让鲁迅变得生硬,让鲁迅的文章变得微言大义,一副冷冰冰的面孔拒学生于千里之外,学生不爱读,当然是有原因的。

有“文坛刀客”之称的韩石山写过一本名为《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的书。谈到为何不赞成青少年读鲁迅,韩石山认为,鲁迅的文章有一股“阴冷之气、杀伐之气”,青少年读多了会有负面的影响。现任鲁迅文学馆馆长的孙郁也认为,“没有阅历的人很难读懂鲁迅的书”。鲁迅的观察是尖锐的,体验是深刻的,用语是刻薄的,情感是苍凉的,不鼓励青少年多读,是有一定道理的。此外,在当前,多读些胡适,也的确有一番道理。

其实,不仅不能多读鲁迅,更不能强迫读鲁迅,引申开来,还不能一味地强迫孩子。据9月19日《扬子晚报》报道,调查显示,近7成的小学生表示学习不快乐, 参加调查的学生普遍表示面对家长和学校感到有压力。对此,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周晓红认为,给孩子灌输太多和他们年龄不符的东西势必给孩子造成过多的压力。诚然,孩子小小年纪,非要逼迫他们学习超出他们年龄理解的学习,这是不人性的。周海婴说:“用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我觉得非常残忍。”鲁迅后人不读鲁迅,这是明智的,他人为何不能有所警示呢?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目前中国出现了“教育荒废”的严重现象,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健康人格。这是真知灼见,这样的道理想必大多数家长都懂。问题是,在应试教育裹挟下,正如家长感叹道:“如果我还孩子一个童年,我就要欠孩子一个成年。”家长敢不让孩子读鲁迅吗?这是最残酷之处,也最让人悲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