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朱学勤的逻辑:给美国吃点“人奶”
2006-10-20
发展论坛网友:云淡水暖

    《南都周刊》近日发表了一篇访谈《学者朱学勤称新历史教科书进步 人吃人史观扭曲》,草民不才,不知道什么叫做“人吃人史观扭曲”,因为这句话含在嘴里好像不囫囵,如果要完整地表述,可能应该写为”人吃人史观扭曲了历史”吧,看来就连如此”大刊”,也有一般人读不通或者不准备让普通人读通的地方。本来,《南都周刊》记者已经宣布”对沪版教科书事实部分的剖析和对价值观的争议声音已经慢慢平静下来”,但不知道为什么”已经慢慢平静下来”的事情,记者又要拉出上海大学历史系朱学勤教授大讲特讲,是朱教授不甘寂寞,还是《南都周刊》拿起棍子又开始乱搅。


新版历史教科书封面之一

    看完“历史学者”朱学勤的滔滔宏论,草民已经迷惘,这位“历史学者”所专,是“历史”还是别的什么,如果是”历史学者”的话,怎么会讲出“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用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代替王朝体系的演变,用文明来代替暴力,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是文明、开放、面向世界的思路,…要可亲可近而且可信得多”这样无知的话来。

    就中国、世界目前有记载的史籍来看,哪部历史不是记载着“暴力”、“阶级斗争”,“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何时离开过“王朝体系的演变”,哪里有“纯粹”的“文明史”,就连“文明圣人”孔夫子,甭论对错,还有“堕三都、杀少正卯”的“暴力”呢,西圣耶稣不是被“暴力”钉在十字架上了么,中国的两个世界文明奇迹长城、兵马俑都与“暴力”相关,“历史学者”朱学勤难道看不到?

    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被用文字或者其它载体(比如文物)记录下来的痕迹,“历史学者”怎么可以用今天的理念去套昨天的史迹,然后宣布是“一大进步”呢?《左传》昭公七年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阜,阜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不是“阶级”是什么?毛泽东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学者”朱学勤要搞“历史的唯心主义”倒也很时髦、很流行,但总不能连“暴力”、“阶级”这些本来已经存在的历史都为了什么“文明、开放、面向世界的思路”而一笔轻轻地淡化直至抹杀了吧。

    《南都周刊》的记者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把鲁迅拿出来说事儿,就因为鲁迅说过“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狂人日记》)、“我曾经说过:中国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宴,有吃的,有被吃的。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会被吃。”(《而已集》),鲁迅说这些话的缘由,概发端于对封建礼教、封建思想遗毒的批判。但也引起不少文人贤达的恨之入骨,这咬牙切齿一直到今日,“历史学者”朱学勤愤愤不平道:“我首先就不赞成鲁迅对中国历史的这种讲法,鲁迅的这种历史观就是过去农民起义历史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小孩饱读水泊梁山这些相互砍人的东西,再读到鲁迅对中国历史的大简化,他会饮鸩止渴,会产生前几年我们知道的像马加爵这样的一种极端悲剧性的行为”。

    首先,农民起义是真实的历史,还是只是一种“观”?恐怕“历史学者”朱学勤是否认不了前者的,而“观”呢,只不过是对真实的历史的视角而已。

学者朱学勤

    “历史学者”朱学勤在对所谓“人吃人史观”痛恨不已的同时,对中国遭受的“殖民史”却理性有加,“如果仅仅局限在过去殖民和反殖民的历史所形成的仇恨,今天上海外滩的那一条街就没有理由存在了。我们可以这样讲,一部殖民与反殖民的历史既是统治和反抗的历史,同时也是一个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我认为,也恰恰是多方面因素的参与,共同创造了我们沿海文明地带的历史。”,看来外滩的“那一条街”还成了“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象征了。

    不过,“历史学者”朱学勤的祖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到的上海,那个时候“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使者们竖起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是不是包括了他们。翻开这部所谓“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的历史”,自1840年以来,却一直在“吃人”,小的不算,大英帝国用鸦片“吃人”、八国联军“吃人”、日本对东北十几年的殖民统治“吃人”、日本军队占领南京的时候“吃人”达30万之多…。而这些吃人者的吃人历史,在“上海新版教科书”中,变成了西装领带的“史”,变成了日本的子弹头火车的“史”,变成了摩根.大通的“史”…。

    最可笑的是“历史学者”朱学勤拿马家爵校园杀同窗的案件来印证“旧”历史教科书的“不可不改革”,“既然我们打开书,我们的大文豪告诉我们,几千年的中国就是人砍人的历史,那今天我拿起刀来捅杀自己宿舍的同学,并不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啊!”,同时,还盛赞了他们一提起来就膜拜到底的美国,说“美国的教科书首先就是没有统编教材,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第二就是即使美国讲爱国主义的篇章,也不像我们讲得这么生硬、这么强行灌输,…革命以前都是英国在各州设立的议会成员,正是他们吸取了英国人留下来的议会民主的养分,回过头来反抗英国人的不义统治,所以才会反抗得更成功、更准确、更有效”。按说,在美国这个拥有世界最先进物质文明,又有“历史学者”朱学勤所言的如此“多元化”的“历史观”在熏陶着,应该如“历史学者”朱学勤所说,是典型的“吃人奶”长大的,而朱学勤所痛恨的“传统历史教科书”,“那是喝狼奶的教育,不是喝人奶的教育,训练出来的是狼,不是人。”

    那么,“历史学者”朱学勤是否知道,美国的校园暴力的凶残程度,是世界之最的?比如,据美联社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北部印第安人保留地一名中学生在家中枪杀自己的祖父母后,接着携带三把枪冲到自己就读的雷德湖中学大开杀戒,血洗校园,造成至少7人死亡,15人受伤。一名32岁的男子带着3把枪冲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兰开斯特县的一所安曼教派学校,以“行刑”般的方式朝大约12名小学女生近距离开枪射击,造成5人死亡,最后枪手自己也吞枪自杀。这是美国一周内发生的第3起校园枪击案,这一凶残的校园枪击案震惊了整个美国。还有,美国3年前开始向伊拉克进行“文明输入和文明扩展”以来,已经令60万伊拉克人死亡,前不久,一伙美国军人在伊拉克枪杀了一家大小20几口人,其中有婴幼儿。

    在这些美国青少年把杀人武器指向自己的同胞或者伊拉克人的时候,“历史学者”朱学勤是否知道他们是吃的“人奶”还是“狼奶”长大的?拜托“历史学者”朱学勤给这些凶残的美国人吃点“人奶”吧。

 

跟帖精选:

    
新华网友218.4.137:看了这篇文章,最初的直觉是进行这个问题的讨论大有裨益。鲁迅先生的话有特定的情景,读书人自应有恰当的理解。如果认为鲁迅的话是对人类发展史的概括,可能是读书读出岔子来了。在人类史上,有战争,有利益争夺,有善恶较量,是人类作为一种动物,摆不脱动物性的表现。但人类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不断努力向善的过程,是越来越善于使用更加聪明智慧的方式解决矛盾的过程;阶级分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这一点马克思说得很清楚;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马克思说得也很清楚。教育是一种引导,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历史的智慧。改革开放前,没有“阶级”,好吗?有必要教学生认识人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但并不能说这些问题就是人类的历史,更没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强调过头。人类从茹毛饮血,到如今创造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文明,这比那些打打杀杀更应该让下一代知道,并从中及其营养,建设他们的未来!

    新华网友202.84.17:就我的感觉和认识,这篇评论的作者好像理解完全偏差了。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一直贯彻的是马克思的历史观,也就是社会替代论,“原奴封资社”一以贯之,而西方史学界更多的是偶然史观或因果观,谁说封建社会后就一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不就发生了跳跃了吗,朱学勤所谈的正好表达了东西方史观的区别。并非评论者断章取义可以理解的。

    新华网友221.222.28:朱之言论未尝没有道理,中国历史血腥味的确太浓了,应当增加人民生活进步方面的内容。而不完全立足于帝王将相间的争斗与仇杀。毕竟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缺少了这方面的内容,也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历史。

    
新华网友221.220.35朱学勤认为把历史上发生的农民起义告诉学生,学生就会变成马加爵,这完全是对历史上人民群众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斗争的最拙劣诽谤。按照朱学勤的意思,为了不使学生变成马加爵,就必须掩盖历史、歪曲历史,对学生说历史上从没有发生过农民起义,一直是太平盛世。作为一个搞历史研究的人来说,最基本的素质就是要对历史事实秉笔直书,如果连基本史实都不敢正视,还搞什么历史研究?

        学者朱学勤称新历史教科书进步 人吃人史观扭曲

    朱学勤:首先是在体系上,用文明史来代替阶级斗争史,用社会生活的变化来代替王朝体系的演变,用文明来代替暴力,用千百万普通人生活的演变来代替少数帝王将相的历史,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第二就是教科书的编写方法,打破了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灌输、教条式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法,它穿插了很多在课堂上即兴参与的小教案。比如郑和下西洋,这套教材旁边的一个小框框里面标出,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动机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他下西洋是来寻找建文帝,你怎么看?你还听说有其他动机吗?等等。

    你可以想像,如果用这个教材的话,那种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的气氛,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和教条式的背诵法,所以我认为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比较大的突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