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也有不得病的权利
2006-10-19

 来源:北京晚报 

   帮助女性性工作者预防艾滋病,就是对她们所从事职业的肯定和鼓励?没有想到在当代社会,还有许多人会做出如上论断,而且还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警察的看法。

    近日,哈尔滨疾控中心针对50多名公开身份的女性性工作者举办了一次预防艾滋病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的特殊教育。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亲切地称她们为“姐妹们”,不但给每个参加人员赠送精美的礼品,事后还将两大箱安全套免费发放给她们,给她们留下联系电话,表示若需要帮助随时联络。对此,公安机关表示“很难接受”,因为一向是在地下活动的“姐妹们”,如今公开身份,警方却无法对其进行打击。

    也许在一些人看来,罹患艾滋病的恐惧会对“姐妹们”产生一定制约作用,如果懂得了预防的方法,并得到“官方”的关怀,“姐妹们”将更加“肆无忌惮”。

    笔者认为,不论是否产生鼓励卖淫的后果,防艾培训都应当进行,而且越早越全面越好。因为每个人都应受到社会的保护防止得上艾滋病,即使是卖淫嫖娼的人。得艾滋病的人少了,预防控制也就更容易。疾病控制中心选择艾滋易感人群集中培训,对全市防艾的作用不言而喻。

    警方却因“无法实施打击”而郁闷。可以理解,“小姐”不仅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和疾病的隐患、败坏社会风气、引发家庭纠纷,而且,有些地区的公安经费也与“姐妹们”有关。

    《南方周末》曾经登过,四川一个百万人口的县,每年公安部门的正常开支要2700万元,可是县财政只给了1/5,其余的要公安部门自己创收。创收除了各项收费和拉赞助外,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扫黄的罚款,被当地称为“尿泡饭”。

    尽管扫黄行动具有多重社会功能,其实真正从减少卖淫嫖娼的社会危害来说,单纯打击、扫黄的收效很是一般般。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行业”之一,色情业可能要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现在它的受众广泛,除了社会底层和暴发户,大学教授、著名演员嫖娼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姐妹们”带来的社会难题,每个国家都无法回避。有的地区采取规划“红灯区”的做法,将色情业控制在一定范围,有限地“合法化”,从而保护大多数地区的洁净安全。对危害更大的毒品交易,北欧一些国家也有意借鉴色情业的经验,将其合法化,以此降低高风险带来的高利润,利润的诱惑低了,从事毒品交易的人会减少,对吸毒者造成的危害也相应降低。    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管理起来需要高智商和高智慧,而不是简单的是非对错,身份不合法就失却所有保障。社会新闻中,发廊妹、坐台小姐被害事件时常发生,有的甚至长时间无法确认身份。更多扫黄新闻里,镜头总是对准低垂着头、蜷缩一角的“姐妹们”。可见“姐妹们”虽然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权利、人身安全却长期得不到基本的保护,这也和警方对“姐妹们”的偏见有关。(姚丽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