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精神病了吗?
2006-10-17

 陈德沛 光明网
 

  地球人都知道,“你有病”是一句骂人的话。所以,当笔者问一句“你有精神病吗”——无论问得多么真诚,被问者还是毫不犹豫地认为笔者绝对是欠揍。其实笔者并非欠揍,而是缘于最新一组数字:据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咨询科的徐文军主任透露,广州市完全心理健康者只占10%,估计有1%的广州人患有精神病,按广州市有600万常住人口计算,至少有6万的精神病患者。(10月10日《南方都市报》)也就是说,你、我、他,十有八九患有或重或轻的精神病!

  广州人的心理或者说精神世界是不是如此糟糕留待专家去界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总是在偶尔之际觉得活着没有意思,悲观地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生活是为了什么、养儿育女是为什么”等看似终极的问题,虽然最终结论是骂自己一句“傻B”,但过不了多久,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再无厘头一次。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是越来越好、GDP不是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吗,我们的精神世界怎么越来越阳萎了呢?笔者想提醒大家:这个问题千万别太深究,否则又会滑向“精神病”的深渊了。我们只需清楚一点:精神上的抑郁虽说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但只不过是人生漫长轨道上的偶尔偏差,而且,“偶尔”的时间很短,“偏差”的幅度很少。既然如此,当遭遇这个“偶尔偏差”时,最好的办法是:找一个人说说,或者睡觉,或者跑上白云山,又或是一醉方休……无论过程如何结果如何,有一个信念必须牢牢记着:当下的状态只是“偶尔偏差”,一切总会过去的!

  当然,以上办法可能未必积极,但至少是“小病小医”。当然,假如自觉是“大病”甚至是6万人中的一员,则另当别论了。据报道,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在广东,每年有2万人自杀身亡,其中七成为抑郁症患者。广州最近发生的“小湘妹”悲剧,肇事者郭云就是因为个人遭受挫折后,产生病理性报复心理,在自杀前向社会报复、伤及无辜的例子。——这则新闻的确令人更觉沮丧,尤其是“精神疾病占疾病总负担的20%”这个数字,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以后假若在医院见到熟人,可能会互相交流各自的精神科医生的医术问题了。

  世界是不是就如此悲观呢?我们不是还有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吗?是的!只可惜,现实环境并不乐观。首先是精神科医生太少。以广东为例,全省目前全部精神科专科医生不满2000人,却要面对上百万的精神病人,造成这个缺口的原因是精神科医生的待遇不高,容易受到歧视,不少医学院的学生都不愿意攻读精神专科。其次是心理咨询师的“质量”没有保证。最近,社会上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日增,于是各种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班应运而生,笔者曾听过二节免费讲座,发现讲者纯粹是为了给听者提供一个考证的渠道,或填鸭式地死背,或猜题,等等,如此方式考取证书当上心理咨询师的,其“医术”如何,已不言自明了。

  物质世界无论多么大,毕竟有限,人类的心灵世界才深不可测无边无际,也正因此,人的心理一旦扭曲,其害必然无穷大,不仅会自毁性命,甚至伤及周遭。——这应该是一个显浅易懂的常识,只可惜,面对现实中越来越严峻的精神病问题,我们有些官员似乎不为所动——据10月10日《羊城晚报》报道:近年来广东省精神卫生专家曾多次通过人大、政协提交议案,呼吁建立由政府主导的“自杀干预机制”,在专业机构内增设24小时预防自杀热线,确保至少有3名以上精神科医生轮流接听电话,为绝望的人提供“最后一根稻草”。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议案始终未能获得通过。

  笔者突然想问一句某些政府官员:你患精神病了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