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问题学生”的问题?[图]
2006-10-16

来源:新华网海南 广西 宁夏频道 

   10月9日晚8时30分左右,本是中学生上晚修的时间,然而,此刻在海南省儋州市东城镇长坡中学校园内却发生了一起血案,两名中学生一死一伤……

    说起校园暴力,就不得不提到“问题学生”。逃学上网、夜不归宿、打架斗殴……该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这样的“问题学生”?这是值得全社会深入探讨的一个话题。

    “该想的办法我都想尽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教育他。”现如今,在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时很多家长和老师无奈的说。

    10月9日晚海南省儋州市东城镇长坡中学校园内发生了一起血案,两名中学生一死一伤。(来源:海南经济报)

    “问题学生”行为触目惊心

    校园暴力、学生遭勒索、抢劫……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都属问题行为。我们把这样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行为。

    10月9日晚8时30分左右,海南省儋州市东城镇长坡中学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李某被刺身亡,刺死该学生的正是该校一名初一年级的学生,同时在场的另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因上前阻拦也被刺伤……

    南宁市民覃先生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儿子就读的学校有部分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强收“保护费”,本学期为儿子买的两辆自行车都被实施敲诈的学生抢走了。

    覃某央告父亲不要报案,因为那些男生跟社会青年勾结,如果报了案,他担心自己会受到报复。为了孩子日后能安心读书,覃先生只好隐忍不报……

    据海口市一位林先生介绍,他的孩子今年12岁,从6岁起多次离家出走,林先生说不清在过去6年里,自己的孩子出走了多少次。刚开始时,林先生还撇下生意,四处寻找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对他进行教育,时间一长,他对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信心。从去年开始,他便用铁链锁住孩子的脚,不让他出门。

    海南实验中学副校长王如琨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多事之秋”的叛逆期,转化一个“问题学生”比培养出10个优秀学生还要更难更艰辛。

海口某学校附近的网吧(任明超 摄)

    “问题学生”引发的思考

    教育专家分析说,如今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的心理。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和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又助长了青少年的心理缺陷,甚至促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某中学一位班主任老师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调查:“如果有同学欺负你,你将怎么办?”半数以上的学生回答说:“打他”或“跟他拼了”。有的学生甚至振振有辞地转述父母的意思:人在社会上要厉害些,决不能受窝囊气。

海南一些中学生正在网吧上网(任明超 摄)

    近日,在海南某重点学校里,几名同班同学在发生口角后,打骂并勒索其中一名叫小峰(化名)的同学,小峰的母亲得知此事后,怕孩子再次受到伤害,没有将事情告诉学校和老师,而是在塞给儿子几百元钱的同时在小峰的口袋里塞了一支录音笔,录下了孩子被“敲诈”的全过程,并于次日报案。

    事后记者采访了海口市一些市民,面对“问题学生”,一些家长、老师以及学生不赞成类似于小峰母亲的这种做法,他们认为,不管是受害学生,还是违纪学生,他们都还是孩子,不能在保护自己孩子的同时,去伤害其他未成年人,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很多家长表示了对作为受害学生母亲的同情。

    一位孩子正在上初三的黄姓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问题学生”并不罕见,每个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特别是对正处在叛逆期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就更加普遍,但绝大多数家长遇到“问题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引导和教育,通常感觉束手无策。

上课时间在蛋糕店内消遣娱乐的学生(来源:海南经济报)

    矫治“问题学生”父母是关键

    广西东兴市第二中学初一年级班主任甘玛丽说,面对 “问题学生”,老师觉得很头疼。苦口婆心的劝戒,帮助其分析利弊,总感觉收效甚微。家庭因素非常重要,有些“问题孩子”就是因为缺少家长真正的关心和教育而“破罐子破摔”。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文国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绝大多数出现“问题学生”的家庭,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监管不力: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亲子关系疏离,较少参与、配合学校举办的教育活动;父母的管教方式不当,或简单粗暴,或溺爱过分,或放任自流;家庭内部存在暴力倾向,父母染有恶习或有违法犯罪行为,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家庭的经济水准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长又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的非分消费需求,间接地诱发了同学间的暴力索取。

    有专家认为,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定期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这种培训不只是单纯的讲课,而是要在每一次的培训后让参加培训的家长进行一次交流分享,把他们在教育子女中遇到的问题都讲出来,家长通过共享经验相互学习、借鉴、总结,从而不断提高他们教育子女的能力。

    王如琨说,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多事之秋”的叛逆期,然而很多家长是在孩子出了问题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正是父母缺乏了解孩子的能力,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使教育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教育初中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广大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和教育,让家长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和习惯等。

    “初中孩子的教育重在亲情教育,初中的孩子必须有一个“港湾”,“港湾”可以是父母、家庭成员,老师,但如果这个“港湾”是同年龄的学生,就很容易出问题,多数出问题的学生往往都是无法跟父母沟通,回到家后跟父母没话讲,缺少亲情的交流,缺少“港湾”的学生容易走向极端。为人父母,再忙再累也别忘了‘蹲’下来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王如琨说。(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