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不能只盘点“黄金”
2006-10-12

吴应海(江苏教师)新京报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国内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需求旺盛,据商务部监测,7天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新京报》10月8日)盘点一下收入,本无可厚非。但除了盘点落入口袋的“金子”外,黄金周中值得盘点的事情还有许多,盘点一下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警醒,其重要性或许并不亚于“黄金”。在笔者看来,至少下列内容也应该好好盘点一番。

  一是黑心商家设计的“陷阱”。回顾黄金周,有关“陷阱”的新闻不时出现,比如一些旅游社一手导演的“缩水陷阱”,黑心导游与商家联袂上演的“购物陷阱”,宾馆酒楼制造的“宰客陷阱”……只有及时对这些陷阱进行盘点,推出相关“黑榜”,才能棒打违规者,震慑蠢蠢欲动者,从而进一步净化市场,最大限度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二是过度游玩对环境的“损害”。黄金周期间,一些过量的吃、住、游会造成不小的环境污染,特别是超量的游客会给景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倘若一旦干扰到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加剧了土地板结、物种消失和生态功能退化,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因此,相关部门有必要算算黄金周的“生态损害账”,及时敲响警钟。

  三是节日消费带来的“浪费”。黄金周的收益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餐饮业,但吃饭时过量点菜、不爱打包的现象在一些人身上普遍存在,来自某网站的一项调查表明,81%的消费者在外出就餐时点菜都出现了超量的情况。而在这些人当中,有28%的消费者表示,外出就餐时不考虑餐后打包的问题;53%的消费者则表示,如果剩菜非常多才会考虑餐后打包。“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面对这些惊人的浪费,也很有必要盘点。

  四是旅游中的“陋习”。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摘花折木,恶搞动物……这些不和谐音符在每一个黄金周中都会出现,面对这个黄金周期间天安广场上有增无减的垃圾,面对济南五龙潭蝴蝶展上被游客捏死8000只蝴蝶,不仅相关部门要盘点出一个“陋习耻辱榜”来,我们每个人也应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一次盘点。

  五是公众过节的“满意度”。黄金周热闹非常,但面对一些旅游景点的高门票、差服务,面对一些上班族节日加班却拿不到应得的加班费,如果对这些令人无奈的现象不能及时曝光、治理,那商家赚再多的“黄金”,怕也只能大打折扣。

  所以,我期待着今后盘点黄金周能更加全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