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一词何以难倒中国汉学家?
2006-10-11


 
  在第十四届德语国家汉语教学大会上,“小姐”一词难倒了中国汉学家。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在会上颇为尴尬地说:“如果我在北京街头向一位陌生女士问路,那我肯定不能叫她小姐,否则会挨骂”,“如果在深圳,看到陌生年轻女士,我只能叫小妹,但决不能称呼小姐。以前客人称女服务员为小姐很普遍,但在今天却是禁忌。在大众场合不可随便称小姐,但在五星级酒店却是例外。”
  
  “小姐”一词竟然难倒了中国汉学家,笔者除了惊讶以外,随即查阅了商务印书馆于1996年7月修订的第三版《现代汉语词典》。这本被印刷187次的工具书,这样解释“小姐”一词:(1)旧时有钱人家里仆人称主人的女儿,(2)对年轻的女子的尊称。
  
  可见,无论旧时还是现代,“小姐”一词都是尊称和褒义。这样“好”的一个词语,为何令汉学家如此为难,不但不敢在国内随便称年轻女子为小姐,而且在国外甚至国际汉语教学大会上也不敢理直气壮地介绍“小姐”一词的尊贵含义呢?
  
  近十几年来,随着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大肆兴起,起先在这种场合里称服务的年轻女子为小姐,也是尊称。但是,随着歌舞厅、按摩室等各种娱乐休闲场所的“变味”,“小姐”这个尊称渐渐地就有了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那就是指“三陪女”、性服务女子的含义多一些,贬义含义大于尊称含义。“小姐”这个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敬语和尊称,就这样被糟蹋了。
  
  “小姐”一词由几千年的尊称含义到今天含有更多的贬义成分的变迁,不只是“小姐”一词的尴尬,而且折射的是社会上某种丑态。“小姐”一词被糟蹋,到“二奶”、小蜜以及情夫情妇等词语的泛滥成灾,这些道德败坏的东西长期存在,不但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正在毒害和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早已深恶痛绝。下决心铲除腐朽和“黄色”东西生存的土壤,就必须铁腕整治。
  
  我们希望恢复“小姐”一词尊称的本来面目,我们不希望在再次修订《现代汉语词典》时,把“小姐”一词的尊称改为“贬义”。

[稿源:人民网]
[作者:付瑞雪]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