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艺术课上的裸体教学(图)
2006-09-28
 新京报

资料图片:抽象 人体艺术和情色的分界线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莫小新,在艺术课堂上裸着身体阐述自己对人体艺术和人性文化的理解。(昨日《扬子晚报》)莫小新的“身体力行”、挑战禁忌的举动引发了极大争议,该学院昨晚已表态应给予宽容,并不准备对其做出处理。

    这次争议一下子让人们回想到上世纪初的1914年,当时美学意义上的裸体写生课被刘海粟先生引入中国,而他当时找到的惟一的模特是一个15岁的男孩,没有一位女性愿意成为艺术模特。

    有人在参观上海美专教学展时,对刘海粟大加抨击,“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是教育界的奸贼!公然陈列裸体画,太伤风化,非惩戒他不可。”极端的例子发生在1926年,大军阀“五省联帅”孙传芳给刘海粟写信让他适合中国国情别有伤风化,刘却置之不理,孙传芳恼羞成怒,暗中通缉他,最后还是法国领事帮助调停方才作罢。

    尽管中国古代也有裸体艺术作品留存下来,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占主流文化形态,讲究长袖宽带,不露形体。正是这一对人体艺术的禁锢与漠视,才导致现在的校园里人体出现在教学过程之中时,还会成为一个文化新闻事件。判断课堂中出现用裸体方式教学这一现象是否妥当,我们要看其是否必要,如果我们讲人体的结构却只能通过观看放映的影碟,而不出现真实的人体,这是件遗憾的事情。

    正视裸体需要健康的心灵,也需要健康的文化氛围、环境,裸体与艺术一样,向上一步,就充满神圣,让人感受到自然造化的美妙,向下一步,就是情色淫秽,引人做低级的遐想。裸体在课堂上通过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我们要分析现场的效果。如果学生们能够沉浸在知识的氛围中,能够因此对人体充满尊敬与相对陌生感,我认为这样的裸体展示教学是应该允许的,如果这种方式屡遭学生们不尊重与哗笑,并影响到正常教学,我们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宽容对待,让他们通过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尊重教师,来提高心灵品格。一方面,考虑教学方面是否适当,是否超出了学生接受的程度。要知道人体艺术的普及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西方文化有着悠久的裸体艺术创造的历史,我们知道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长跑运动员就是裸体参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日常生活就是裸体状态,只是到了第十三届奥运会时(公元前720年),一位长跑运动员跑丢了自己的围布,他坚持赤裸着跑完全程,人们欢呼着看到了人体在奔跑时的力量之美,因此形成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项制度。古希腊人对人体的不禁忌风尚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文化艺术与科学,古希腊的人体雕塑是人类艺术史上一个巅峰,而古希腊的医学解剖学也与对人体的科学认识有关。如果他们对人体迷信禁忌,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希腊艺术,基于人体的医学解剖学也难以产生。

    我们缺少这样的人文传统,但通过我们这一代人或几代人共同努力,相信裸体教学将不再成为新闻事件。有绘画大师说,艺术家眼中的山有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俗眼见到的是自然之山,而有了艺术修养,见到的就不是自然之山了,当你有了更高的审美悟性,见到的就是自然造化的山。人体也是一样,在艺术中在教学过程中,第一眼看到的是生活中的人体,而通过知识的引导,则看到的是艺术与科学意义上的人体,最后,学生们要看到的是人体的全部人文的、科学的、自然的全部意义。

    □吴祚来(北京学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