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币红包”击中“人情”软肋
2006-09-26
9月2日,南京的赵小姐、张先生夫妇俩在一家酒店举办婚礼,赴宴的宾客有10多桌。席散后,夫妇俩一一清点红包时,发现一个没有写名字的红包,拆开一看,里面包的两百元钱竟然是假币。(《现代快报》9月6日)

    “洞房花烛夜”乃人生大喜,婚庆之计,亲朋好友前来举杯庆祝,浓情尽显。当然按照传统礼仪,恭贺自然不能空着手,可这“红包”里的假币如此创意性地亮相,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喜气洋洋的婚姻殿堂上,送礼异化到这等地步了,“红包”中的假币击中了社会上“人情”的软肋。

    奶奶说,他们那辈人结婚一般会收到些画、镜子之类的礼物,取意“花(画)好月(镜)圆”,礼轻仁义重。后来到了母亲这一代,流行起了“凑份子”,几个人搭伙给新人置办点日常用品,倒也实惠。可如今“红包时代”夹杂着铜臭席卷而来,送礼就变了味,寄托感情的“鹅毛”没人正眼瞧,唯独惦记着“红包”的分量,有人甚至认为自己若不大摆筵席以往的人情投资就亏了,显然是把结婚当作绝佳的敛财机会,可这“冤冤相报何时了”啊?

    新人收到假币固然心里不好受,可人家拿到请帖也牢骚满腹啊:礼金越送越多,可多了谁拿得出呢?况且结婚的还“应接不暇”。难怪有人视喜帖为“红色催款单”。话到这份上了,哪还有啥真情可言?于是,“假币红包”就在一些躲不掉“催款单”人的身上应运而生了——反正收礼人又不会当场拆开。你说违法也好,没有道德意识也罢,实在是无奈之举啊。

    假币冒充“红包”的出现,暴露出社会上真挚感情的严重匮乏,给新人们幽了一默,又给当前社会上泛滥的“人情”扇了一计耳光。只是不知当假币遭遇假情意,能否也算得上是“以假制假”?(徐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