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也有“讨价还价”的权利!
2006-09-24

来源:红网

 

  4786元!北大副教授、《实话实说》前主持人阿忆在博客中公布工资单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反响,20日,北大副教授孔庆东力挺阿忆,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绝非哭穷,只是希望公众能够了解事情真相。(9月21日《华夏时报》)

  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通告显示,2005年北京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2808元,首次超过3万元,职工月平均工资2734元(新华社3月27日电)。

  而2005年北京市城市人均消费13244元,月均消费1104元(2月8日京华时报)。很显然,如果将阿忆的收入与普通北京市民放在同一个比较平台上,阿忆很难不遭到网民的质疑。

  北大教授的工资究竟算不算高,我倒不想作太多议论,我所关心的是,作为央视名牌栏目《实话实说》的曾经主持人,阿忆的这番实话实说,原本只是掀开了“大学教师频频走穴”潜规则的内幕,让公众真切地看到了大学教师的收入现状,了解到大学教授的真实想法。遗憾的是,但仅仅因为打破了潜规则的沉默,阿忆却成了公众质疑的主要对象。

  大学教师现在广泛推行聘用制,聘用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双方协议达成过程中的“讨价还价”。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待遇达到心理期望值就留下,否则就选择离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讨价还价并不代表思想的丑陋。作为北大副教授的阿忆,当然有权利就自己生存现状与北大方面讨价还价,这没什么不对。

  问题在于,就因为阿忆“实话实说”,绝大多数持反对意见的网友将矛头对准了阿忆,反而忽视了博文曝出的教授走穴潜规则的普遍现象。如果不去从更深层次反思教授走穴问题,大学教育极可能沦为教育工作者旱涝保收的支柱“副业”。这就像前段时间报道的垄断企业员工年薪10万一样,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那些员工收入高低的表层问题上,而应该去反思垄断企业收入的分配机制。

  关于走穴,颇值人深思的是,与我们一邻之隔的印度,走穴现象在学术界却十分少见。大学教师除了稿费外,不允许有其他收入。印度对大学教师的考评制度极为严格,明文规定:无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大学教师一学年教学天数为180天,每周工作5天,40小时。如果教师应邀外出讲课,必须首先得到系主任同意,然后报校方批准,否则就以缺勤论处(2004年9月28日新民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