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自尊该值多少教育经费
2006-09-19

 南方农村报
 
  甘肃省教育部门有明确规定,小学生的留级率必须控制在2%以内。而该省甘谷县安远镇阳坪小学共有335名学生,记者粗略统计后发现,该校的留级率已经接近了30%,在三年级的一个班里竟然有26名留级生,远远超过了省教育部门的规定。据了解,这所学校决定孩子是否留级的标准,并非是依据考试成绩,而是按照学校下达的留级名额指标决定的。经调查,学校让孩子留级,目的是为了多赚一笔按学生人头计算的教育经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校多留级一个学生,能够多收到上级下拨的百十来块钱(据9月1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当记者问及留级的感受时,阳坪小学留过级的孩子们给出的最多答案是“羞人”。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曾谈到,人最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不能形成得合适。在人身上,唯一能持久的东西是从少年时期吸收得来的。头一次的印象是粘附得非常坚实的,只有奇迹才能消灭它们。所以,最谨慎的办法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去把人形成到合乎智慧的标准。对于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们来说,留级给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以及对其未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教育主管部门才会出台严格控制留级率的规定。

  据记者调查,靠增加留级名额骗经费并非阳坪小学的“专利”,在当地许多农村小学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一叶落而知秋,在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尴尬现实。国家免征农业税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后,农村小学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拨款。要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不因免费而大打折扣,就必须做到教育经费的及时、足额的下拨。然而透过央视记者的摄象机镜头,当我们看到农村小学简陋的校舍、陈旧的桌椅、校长无奈的眼神时,笔者陷入沉思:对于一所所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农村学校来说,保生存才能谋发展,在自身运转困难的窘境之下,谈论所谓教学质量、教学热情实在太过遥远。

  一方面,城里学校不但享受着优厚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大肆收取高额择校费、赞助费,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农村学校非但不能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而且还透支学生的自尊为学校争取办学经费。

  人们常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然而,在当下中国,城乡间、地区间、阶层间教育投入和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管教育有无力量减少它自己领域内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不平等的现象,但是,如果要在这方面取得进步,就必须事先采取一种坚定的社会政策,纠正教育资源和力量上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旨在维护教育公平的《义务教育法》9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阳坪小学等靠增加留级名额骗去教育经费的个案容易整改,可地区间、城乡间教育投入不均衡的顽症又该如何医治?

  南方农村报新闻部 张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