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愤青为何辱骂成风
2006-09-05

 南方报业网
 
  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尤其是使许多人得到了本来无从拥有的表达思想、观点和感情的渠道。不过我的确也认为,对目前网络的期望不宜太高。而且,我还想特别说一件我们在网上碰到的有损人格和思想健全发展的事情,那就是网上的辱骂。动不动就“傻×”、“混蛋”、“畜生”甚至“我杀了你全家”以及一些更不堪的骂人话。

  为什么会这样?可能在我们政治文化的百年传统中本就有这样暴戾的因子,而我们更长远的精神传统中则缺少一种能导致宽容和理性地对我们自身黑暗的深刻认识。而有不少骂者可能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而没有其它管道疏解,于是便利用网络来发泄各种怨气和愤怒。这已成为人们纷纷呼吁加强网络管理的原因之一。不过,另一个来自网络管理自身的原因,即管理者没有珍惜和爱护,有时反倒是在阻断和缩小网上理性生长的空间,从而助长了辱骂的盛行。

  我也主张网络要有管理,但不以为是要对网上一般的辱骂者绳之以法,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使辱骂失去动机和市场。一方面,提倡个人和网络平台努力自律言语、自清场地,包括形成强有力的批评舆论;另一方面,使网上理性的声音扩大,使网上真正具有思想含量和学术品位的网站得到保护乃至扩展。理性的讨论和非理性的谩骂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如果比较理性思考和认真探讨问题的思想学术网站本就不多,自然更值得爱惜。即使其中有一些观点和思想比较激烈或“异类”,也是思想观点的激烈,而非语言的无理暴戾。

  但我们看到,这样的网站却屡遭限制,结果无谓而有损人格的辱骂可以在某种被认可的意识形态的名下通行无阻,或者在高超而泛泛的“道德”、“正义”、“爱国”的名下盛行。而温和、理性、建设性的观点,只要它和某些管理者理解的标准和教义似乎有异,就有可能遇到麻烦,乃至最后失去表达自己的网络平台。这样一种粗暴和武断的管理,不仅阻断了温和、理性和建设性的思想学术网站的生长,而且,其方式本身就提供了粗暴和蛮横的范例。

  对一个正常社会来说,一种尊重理性的态度比究竟持何种思想观点更为优先和重要,亦即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表达、如何解决意见分歧的方式,比持有的实质观点是什么更为优先和重要。

  (原载《新青年·权衡》,作者何怀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