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一种精神的呼唤(图)
2006-08-2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1939年冬天,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一个小山村里告别了人世。年轻的八路军战士扛着他的尸体,翻山越岭,要将他带到一个理想的地方安葬。为了躲避日本军队,战士们昼伏夜出,整整走了5天。这个令无数中国人流泪的人,就是加拿大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当年,他49岁,看上去却像一个69岁的老人。

  不久,毛泽东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纪念白求恩》。自那时起,诺尔曼·白求恩就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榜样。

  为什么中国人会把一个外国人当作自己的榜样?为什么在他牺牲了66年之后,我们要不远万里到加拿大去拍摄他一生的故事?也许,远在地球另一面的加拿大人无法理解这种情结,就像一些西方人无法理解诺尔曼一样。但是,当你看完这部电视剧,我相信,你会被感动,你会与我们产生共鸣。

  在中国人看来,诺尔曼不仅仅是一个治病救人的医生,也不仅仅是一个国际主义战士和一个真诚的朋友,他更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不信仰上帝,却是一个传播正义、善心和仁爱的使者,一个无私而勇敢的殉道者。

  今天,物质文明和科技在飞速发展,人类的精神却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急功近利、缺乏善心,使社会弥漫着一股浮躁和庸俗的气息。拿什么拯救人类的灵魂?诺尔曼的灵魂说:你们应该与之抗争,应该用自己的武器剔除心灵上的污垢,就像我用手术刀一样。

  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再拍《诺尔曼·白求恩》的意义。这不仅仅是怀念,更是一种精神的呼唤。

  热情、急躁、敏感、专注,认真到六亲不认的程度,敏感到脆弱的程度,爱憎分明到水火不容的程度,这种极端的矛盾如果同时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特别是几乎同时表现在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的话,他就相当富有个性了。

  我们拍摄《诺尔曼·白求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个人物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地塑造出来,让人们可以触摸到他的灵魂,倾听到他的心声,理解他的痛苦,分享他的激情。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白求恩,一个用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感动我们,震撼我们,令我们内心获得洗礼和升华的人。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人在用更高的成本制造着相似而没有新鲜感的影视剧,离真正的艺术越来越远。有思想力和诚意的作品几乎都被淹没在歌舞升平或刀光剑影中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到了只有感观刺激、只有歌舞升平的时候就很危险了。40年后,当我再次阅读毛主席66年前写的《纪念白求恩》时,有了一种更加深刻的体会和发自内心的感触和感动,我真的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再读一下这篇文章。我相信《诺尔曼·白求恩》会给我们力量。⑥2

  杨阳(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导演)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