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
8月10日,“桑美”横扫福建省福鼎市,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桑美”过后,媒体开始指责当地政府涉嫌隐瞒死亡人数。一时间,“桑美”究竟夺走了多少性命,成为争议。
8月20日,当天的《福建日报》上,刊登了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澄清谣言的长篇报道。卢展工称,“某些媒体,包括外省的新闻记者到受灾地区,道听途说,做了许多不实报道,网上也大肆炒作……”卢书记所说的“不实报道”和“大肆炒作”,是针对部分媒体怀疑福鼎方面公布的台风死亡人数的。
如果到此为止,没有别的信源,也许216人的最新死亡数字,该是最准确的官方统计数字了。然而,就在同一天晚上的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不仅“旧话重提”,怀疑当地政府涉嫌瞒报死亡人数,而且和卢书记的“深感欣慰”、“深受感动”唱对台戏,批评福建方面灾后救援缓慢。
迄今为止,福鼎海难的最终死亡人数还没法确定,因为还有不少失踪人员没有找到,水面上漂浮的尸体还在打捞。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来对比一下福建日报和央视报道的差异:
《福建日报》:截至目前统计,已有216人死亡,157人失踪,我省死亡和失踪的人员名单全部落实;财产损失巨大,倒房45000多间,屋顶掀翻不计其数,渔船沉没952艘,网箱被毁7万多口。
《经济半小时》:桑美来临的几个小时里,全市(福鼎)7万多口渔排网箱全部被毁,当地注册登记的2600多艘渔船沉没了600多艘,全市损毁房屋8万多间2万多户,沿海20公里内没有一间房屋幸免,总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1亿元。
除了渔排风箱被毁的数字相同外,两家媒体的其他受灾数字存在差异:央视虽然没有报道他们调查的死亡人数,但是,报道中三沙点船老大的太太的一番话,不能忽视:“我们三沙一个镇,就有二十几条快三十几条的船,全部沉下去了,相信死亡人数将近100多人。”据称,这个死亡数字,没有包括在福鼎官方的死亡数字里。央视的说法是:当地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数主要是福鼎籍的人员,外地遇难人员并没有包括在名单内,所以会在死亡人数上出现这样明显的分歧。
海难死亡人数,在福鼎方面看来,只登记本地户籍的人员,外地在福鼎沙埕港内避风而死亡的人员,则不在他们统计的范围。如此一来,人们不禁要问:福鼎海难死亡人数,到底是以本地居民死亡数字为准,还是以整个海难死亡数字为准?也许,在福鼎市和福建省委书记看来,他们公布的数字不包括外地在福鼎遇难的人数,并没有错。问题是,非福鼎籍的遇难者就不是中国公民吗,统计同一次海难的死亡人数,为何悄然瞒去这些人员?
真实的福鼎海难死亡数字,应该将所有遇难的人员统计在一起,而不是搞地域歧视(据称,福建在善后问题上,也是照顾本地遇难者家属,冷落外地家属)。如果人为“疏漏”了外地的遇难人员,这样的官方死亡人数,和造假没有什么两样。媒体质疑是负责的表现,福建高官的言论,才值得怀疑。(欣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