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与“原生态”
2006-08-20

 
 时间:2006年08月17日14:21 【来源: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章晋】 
   “原生态”是个非常FASHION、无法抵挡的好词,自然景观、民间艺术之类,不消说都是原生态的最好,不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也是“原生态”的好,现在连唱歌也是“原生态”的最受欢迎。你看,最近少林寺CEO释永信在央视节目中回顾普京造访少林寺,也说“他是来体验这种原生态的一种文化”。 

  不过,别人说自己是原生态似乎没什么不可以,释永信CEO就不那么合适了。在释永信CEO执掌下,少林寺被经营得红红火火,近些年的具体报道多不可数,而且,围绕着少林寺方丈变成CEO的争论至今未断。少林寺可不可以变成一个特有“文化卖点”的旅游资源,这里先按下不论,但少林寺到底是“原生态”的名山古刹,还是一个如何让经济唱好戏的“文化搭台”,当地政府对释永信CEO的奖励就是个最直接的裁断。

  8月14日,在登封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容光焕发的少林寺CEO释永信获得了一台价值100万人民币的越野车,以表彰其对当地旅游业的巨大贡献。而且,在报道中,释永信CEO也说:“为了更好地发展登封的旅游产业,我们将把少林武术推向国际,让全世界都把登封当成最好的旅游胜地,争取明年我还在这个地方,拿更大的奖。”

  释永信这么表述不值得奇怪,中国内地的传统宗教,自清末以来的长期战乱和政治动荡,正常宗教活动有几十年基本被全部中止。今天宗教虽恢复活动,但因作为宗教直接传承纽带的高僧大师不复存在,社会大环境也发生根本改变,故其文化传承和社会作用日渐式微。

  当然,有人会强调,只要这些寺庙还活着,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但宗教之于一个社会,绝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既有其文化性的一面,更有社会性的一面,它是一个健全、有机社会里连接人们精神、情感的纽带,存续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的载体。宗教之于社会,有道德规范功能、历史文化功能、社会组织功能、慰藉心灵、稳定情绪的功能。按马克思的话说,它是人类心灵的安慰剂。

  可是,如今一些“活”过来的佛教名刹,不过是一种有“文化卖点”的旅游资源。

  关于“原生态”的文化存续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忧心忡忡地说,现在,原生态的民族节祭和民俗活动越来越少,被异化的商业化的表演性的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越来越多。因为现代化都市的人要去看落后地区的原生态,所以,当地人顺势以为游客表演为生,虽然有挑剔的专业人士指责人家不淳朴了,背离了真实的田园牧歌生活,是假标本,不原生态了,但是,这种现代化对原生态的破坏实在是挡不住的趋势。

  因为“原生态”的原因,对落后地区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很多热心的环保人士持强烈批评态度。这倒让我想起在我BLOG上一位朋友的留言:

  “一位研究员告诉我云南某地很有趣的事情:当地人以前一直住在树上,现在盖起了砖房,因为政府要搞原生态旅游,就要求当地人扒了砖房在树上搭棚子住,把大伙气坏了,我们好容易从树上下来,你现在又让我们上树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