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早生了100年
2006-08-12
最初听到郭德纲的《我要幸福》时,我感觉非常幸福,因为我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因为相声而开怀大笑了。

我很欣赏郭德纲先生,我相信,他创作的相声段子包含了自身经历的酸甜苦辣,也包括了普通老百姓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因此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共鸣。

可惜,我却不看好他的将来,眼睁睁看着一个优秀人才在眼前消逝,内心的悲哀无以名状,还不如不出现郭德纲,让相声自生自灭更好的多。好比一个偶尔尝了一块巧克力的小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品尝的只是野菜窝头,让我怎能不怀念那诱人的香甜?

艺术的创立不容易,消失却容易的多。相声的生命力建立在嘲讽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嘲讽,就不会有像马三立那样的大师,也不会有那么多嘻笑了。可惜,文革以来,中国不需要嘲讽,聪明的中国人也不再会嘲讽,聪明如郭先生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外,已经丧失了嘲讽的能力了,怎么还会具备相声的神韵?

现在谁还敢称自己是大师?姜昆?不是,他可以是中国曲艺家协会党组书记,还可以是某杂志的主编,甚至是某网站的董事长,但却称不上相声大师;牛群?不是,他可以是著名摄影师,还可以是明星足球队队长,甚至可以是县长,但我不敢称他为相声大师;李金斗?不是,他可以是大学老师,还可以是相声俱乐部经理,甚至可以成为嫖娼男主角,但我认为他不配当相声大师!

相声必须植根于生活,歌颂美好的,鞭笞丑恶的,如果整天在主旋律的周围哼哼唧唧,那么相声的消亡就是顺理成章了。可惜,在小剧场里郭德纲尚有胆量对社会的黑暗现象调侃几句,在电视上他的段子就开始歌功颂德了;在小剧场里他尚能够讽刺一下相声界的元老,在现实生活中他只能对这些人点头哈腰了;在小剧场里他尚且认为观众是他的衣食父母,在更大的舞台上他已经沦为广告商出版商的赚钱机器了。

鲁迅先生说过:“在未有天才以前,须有培养天才的土壤。”。可惜,那是在民国时期,如今,即使天公偶尔作美,不拘一格降了一个天才,也会因为土壤不适而枯萎凋零死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