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申江报务导报
名校笑 名校是求职的公开武器
小徐 毕业于南京某重点大学管理专业 银行职员
能顺利从事自己心仪的工作,对我而言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大学四年,我很早就明确了就业目标,比起身边很多准备求职、考研,后来又匆忙决定出国的同学,我有更多的时间为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效率自然比别人要高。
学校的氛围好,加上专业对口,使我在校期间专心积累商业领域的实践经验,给日后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很早就开始在银行实习,那时候能得到这个实习机会,可以说一半是自己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一半也是因为自己学校的好名声。在面试时,我的表现沉稳老练,与其他尚未毕业的青涩学生相比,我更像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这也许是我最终能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而我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表现,也离不开母校给予我的锻炼平台。都说现在仅仅想靠学校的牌子吃饭是不太可能的,企业要的不是摆设或花瓶,但是在好的学校中耳濡目染地熏陶过,综合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这就是名校效应依旧存在的原因吧。
名校忧 机会可遇不可求
小李 某重点大学新闻专业待业
我大二开始实习,已经拥有两年平面媒体的工作经历,发表过10万多字的文章,但还未找到满意的工作,切身体会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没想到在求职上也同样适用。我怀揣着满腔的热情,曾多次去媒体电台应聘,但人家根本就不缺人。而其他的公司开出的条件真的很难接受。每次看到父母焦急的眼神,就想随便找份工作算了,但想想总有一丝不舍,毕竟当初是抱着憧憬与梦想而来,现在真的很迷茫。
老师总说“大学毕业生找的是一个工作,而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在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的时代,大学生只能从基层干起。”专家们都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应当放低自身期望值,做好从蓝领、灰领做起的心理准备。但我总觉得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一个好的起点能使你比同时毕业的同学少走10年弯路。我不明白,我的学校好,专业好,个人素质也不差,为什么好工作迟迟不来?
普校笑 不是名校生也能拿年薪30万
许培遥复旦网络学院
在老师的眼里,我可以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网院给了我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让我发挥自己的优势。曾任复旦网院团学联分团委副主席、副班长,在四年的团学联工作中,学校给我提供了众多竞争优势,很好地培养了我的组织才能。在网络学院的学习期间,作为学生党员的我,在毕业时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党员。
今年七月毕业的我在大三的时候曾自主创业,让我积累了很多实践操作经验,也为日后求职铺垫了道路。
今年我大学毕业,与众多求职者共同竞聘阿联酋航空公司一份年薪30万元的工作,其中甘苦自知。当最终接到阿联酋航空公司OF鄄FER通知时,我终于知道,所有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
网院学子叩响微软之门
叶超 复旦网络学院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少热衷于IT业的年轻人在为自己的梦想艰难打拼,多少人曾憧憬于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却只能抱憾而归。我来自复旦大学网络教育学院04级计算机专业,不是名校生,但我却成功叩响了微软之门。这一路走来,都是因为有特别的经历铸成特别的我。
在学校里,我曾作为上海代表队队长获得过NOC中国第二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一等奖,有丰富的参赛经历,相继到过北京、广州、哈尔滨、南京、日本大阪参加过各种国内国际赛事。进入复旦网院以来,我一直积极投身于学院网站建设,还参与了复旦大学IBM俱乐部官方网站建设;2004年11月代表复旦大学IBM俱乐部参加IBMWebsphere全球技术趋势论坛上海站的技术研讨会。2005年1月开始,我已在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实习。我用自己的实力成为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成立以来录用的最年轻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