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新星导”:刘德华与“疯狂的石头”
2006-08-10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德华以及他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完全是这句古训的当代版本。当那块看似“廉价”的石头,疯狂地卷走1700万元票房,它让人恍然大悟,或者若有所思。据报道,“亚洲新星导”第二期计划已如期启动,投资同样为2500万港元。同时,刘德华还表示:“还是暂定6位导演,一样不干涉他们的创作。”

  在大投入、大场面、大明星,从而也就大回报的思路下,2500万港元,别说是六部片子,就是一部也远远不够。也许,资金的制约的确是刘德华选择小成本小投入的关键因素——既然当上了老板,花自己的钱,再怎么有公益心,恐怕也不能无视投入与产出的经济规律。于是,他一出手就选择6位新人,把他那2500万元的“鸡蛋”,贼精地分装了6个篮子。

  不知道刘德华是否学过经济学,起码他的“造石头”或者说“孵小鸡”运动,完全符合经济学教导。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为何刘德华就成了伯乐?

  发现新人、扶持新人,喊了很久,可直到刘德华自己出钱弄出“亚洲新星导”,才有大的动作。在此,实在应该对刘德华报以敬意。不知为什么,刘德华让我不止一次地想到了浙江商人。

  谁能想到,小小的打火机、纽扣和没啥技术含量的雨伞,在浙江商人手里,竟然做成了大产业,做出了大利润。专业化的细分再细分,在每个环节上精益求精,大大降低了成本,并在诸多方面世界NO.1——利润,正是在这种别人看不上眼的地方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刘德华的小成本投资,在许多地方和那些打火机、纽扣、雨伞都有相似之处,那不仅是一种产业模式,更是一种高明的经济头脑和眼光。也许热心公益的刘德华是无心插柳,但却并不妨碍我这样对比:刘德华,就是香港的浙江“小老板”。

  徐冰(北京 记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