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过去10年,打上“中国制造”的进口商品直线上升,对此没人否认。尽管来自中国的进口增长迅速,但中国不是造成美国工作岗位流失的首要原因。中国制造商专注于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美国的优势则在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产品。例如,早在中国成为服装和鞋业的出口大国前几十年, 美国在这些领域已开始走下坡路了。
中国只是取代了其他进口国
理解我们对华贸易关系的关键在于,把中国视为广阔而深化的东亚制造业供应链的最终组装和出口平台。
即便从个人电脑、电视机等中端产品来看,来自中国不断上升的进口挤掉的不是美国国内产品,而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进口。美国人通常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直接购买最终产品。同时,在中国组装的成品越来越多,其使用的零部件来自整个地区。
东亚进口的减少和增长已经相互抵消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猛增,而东亚其他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在减少。1994年,来自东亚的进口额占美国进口总额的41%。今天,来自东亚的进口额(包括中国的),只占美国进口总额的34%。换言之,亚洲其他地区对美出口的剧减抵消了中国对美出口的增加。
造成中国对美出口猛增的首要原因不是中国的货币机制,而是中国扮演了东亚制造业供应链最终环节的角色。
美国经济不景气是首要原因
如何解释美国制造业失去300万个工作岗位呢?与通常的指责相反,工作岗位不翼而飞的首要原因不是来自中国的进口,而是美国国内经济的不景气。
随着利息率和油价的上涨,美国制造业产出在2000年夏季达到巅峰后开始下滑。同样的不景气发生在2001年,它损害了美国国内制造业。同时,海外需求疲软也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的出口。
生产力大幅提高,两国均有工作流失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大幅提升。尽管2000至2003年经历了衰退,美国工厂自1994年以来的实际产出仍增长了50%。美国国内制造业只需更少的工人就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因为留下来的工人的生产力要高得多。事实上,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制造业领域的就业在许多国家都在减少,包括中国。
调查显示,从1995到2002年,美国制造业工人数量减少11%,中国工人数量减少比率达到更高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西方企业在华开设新厂,那些低效率的企业纷纷倒闭。
中国造成的失业数量相对较小
当然,美国扩大与中国的贸易确实造成了工人失业,不过其数量相对美国总的劳动力规模而言并不大。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每年有约1500万个(原文如此)工作岗位流失,而与中国的贸易所造成的只占总数的1%。
美国决策者不应为挽救一小部分工作岗位而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而应致力于消除创造工作岗位的障碍、劳动力再教育和再分配,以帮助那些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
(摘自8月1日《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原题:美国正在增长的对中国的担忧,作者丹尼尔·T·格里斯沃尔德,汪析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