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80后,一个普通的新生代
2006-08-04

 
陆士桢
 
 
  当我们恪守着传统,坚持着高尚的时候,可能需要转换一种思维角度,透过那些狂妄、叛逆和另类,去接纳其中的创新、发展与前进。

  80后的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完全是因为这是生活生长在一个特别的时代、特殊生活背景下的代群。人们感叹这一代人中的精英,议论这一代人中的文人,也为表现在整整一代人身上的另类、反叛而不安。其实,和任何新生代一样,80年代的人全方位地进入社会各个生活领域是一种必然,他们中有人会成功,会在新兴的领域中做出成绩;他们中也有人可能会落魄,做出令上辈不齿的行为;他们中会出现代言人,表达这个代群人的所思所想。可以预见,和历史上所有的代际更迭一样,若干年后,他们中间还会有人登上政坛。其实这就是前进,就是发展,也是任何人不可逆转的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为80年代的人去愤怒、无忧虑、去感叹,不是一件聪明的事。

  但是80后毕竟有些不同。首先,他们是真正成长于改革开放环境中的一代人,在享受了中国人从未经历过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他们必然也就形成了同父辈完全不一样的物质态度;在思想空前解放的宽松空气中呼吸,他们自然更加重视自我的发展,追求着父辈想也不敢想的自由和放纵;经受着快速发展的高科技的冲击,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蔑视权威、崇尚创新。在他们身上,青年亚文化的时代特征突出而醒目,先进与激进、批判与反叛、生命力和破坏力共存;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活跃、思想最解放时代里出生长大的一代,他们中大多数处于寄托家庭、社会期望值最大,最受社会瞩目的社会角色状态,面临着他们的父兄从未遇到过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发展困惑、生存压力带来的心理困惑、生活方式的选择困惑。时代造就了他们的开放、潇洒、飘然,也将未曾有过的艰难放在了他们的肩上。其次,他们是真正一个独生子女的代群。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相似的家庭生长环境,有着在某一方面共同的早年经历。特殊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让他们拥有物质、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其可能导致的深层影响却还没有被人们真正认识。似乎没有什么更有力的论证,证明他们更不善于合作与交往,也没有什么证据表明他们必将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上辈人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行为模式来判断什么更适应社会,却往往没有想到,80年代要面对的是未来,是一个属于孩子们的,而不是属于老人的新时代。

  社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当我们恪守着传统,坚持着高尚的时候,可能需要转换一种思维角度,透过那些狂妄、叛逆和另类,去接纳其中的创新、发展与前进;当我们满腔热情地面向未来,无所顾忌地张扬个性,更真实地表达自我的时候,也需要慢慢地有一些沉淀,一些立足于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思。因为任何一代人,无论表达的是循规蹈矩,还是桀骜不驯,都是一种过程,启后必然是在承前基础之上。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