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从“裸体新闻”说开去……
2006-08-02

□王多
 
 
  前不久,女工裸体讨薪的新闻遍布许多媒体。但是仔细审视,不少媒体报新闻的兴趣并不是在“讨薪”这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上,而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裸体”。这种吸引眼球的“集中轰炸”,带给广大公众的不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是流连于表面的热闹以及有关“裸体”的眼球效应。无独有偶,某地女主持人裸体广告沿街而立的新闻,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对于这一问题,部分新闻与言论的焦点似乎也总是围着“裸体”打圈子。这其中所反映的部分媒体的兴趣、嗜好和价值取向值得关注。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并不少见。看看下面的新闻就知道个别媒体在哪里用心最专:“富翁征婚”关注“处女情结”;“女体盛宴”聚焦“盛宴下的女体”;“环球小姐选美”追逐“变性小姐参赛”;“名校教授嫖娼”首先追问的是苟合情境;说贪官,必重墨于其情妇;讲名人必专注于其绯闻。而“胸透致癌”与“处女嫖娼”,也是“项庄舞剑”,意在“轰动效应”,至于其社会效果究竟如何,则全然不顾。

  人们常常对个别媒体的低级趣味深为不满,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整个社会的低俗之风与新闻媒体的低俗习气的引导也是不无关系的。如果说低级趣味还只是新闻媒体价值导向一个比较浅显的层面,而对于更为深层次的负面作用,尤其值得我们警惕。比较典型的是混淆是非,干扰公众的判断,错误引导受众的认识。这些做法的目的,多数情况下是满足“传者”自身的利益需求,而置百姓和公众的利益于不顾,置媒体的社会责任于不顾。比如,前段时间国家调整税收政策,不少媒体公然在报上大发议论,说消费税的调整就是在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而这点税收对富人来说不过是毛毛雨。这种言论甫一出台,便以“为老百姓代言”自居,一时也的确蒙蔽了不少群众。然而这种论调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完全误导了群众的视野,混淆了群众的是非判断,曲解了国家和政府利国利民的重大经济决策。事实上,消费税的调整,是一个严谨、严肃的科学问题。从经济规律上说,税负的承担者与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密切相关,这与老百姓与富人扯不上什么直接联系。爆炒税负与老百姓的关系,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别有用心。5月份税收新政出台前,有些媒体拼命炒作某些消费品因国家消费税政策调整而会涨价,暗示消费者需早点“下手”定购,而5月份税收新政执行后,相关产品价格却一路走低、直线下降。现在回过头来看,个别媒体、广告商、部分产品生产商在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及其对新闻受众和广大消费者受到的“伤害”,特别值得我们反思。

  不管是表层的低俗之风还是深层的对社会大众的严重误导,都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媒体在自己价值导向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新闻媒体要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精神与人文精神,真正实现为党的事业服务,为百姓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