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生态”成为卖点 (转载)
2006-08-02


2006年08月01日 来源:新京报 

    在央视举行青歌赛的22年中,今年是首次将原生态唱法单独放在整个活动中进行比赛。原生态歌手需要借助比赛的形式才能为观众所认识,这是比较尴尬的事情。

    但如果不借助央视,恐怕大多数观众还不知道有“原生态歌手”这一说。

    在流行席卷每个角落的时候,原生态想要得到大众的认识、接受乃至追捧,这个过程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最近“原生态”俨然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词汇,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原生态”就像“绿色食品”概念刚刚流行起来那样,也一步跨入我们的生活与消费了。除了青歌赛的原生态唱法,近期和“原生态”联系比较密切的两个人还有台湾传奇音乐人胡德夫和国内第一导张艺谋。

    胡德夫来内地参加第六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和开小型演唱会,成为7月媒体最为关注的娱乐新闻,各大城市报纸和周刊都做了连续或大篇幅的报道,在这些报道中,经常可以看见一个词汇,那就是“原生态”,他的民谣被认为“还原了音乐最初的纯净”。这个说法显然击中了城市文艺青年的兴奋点,在浮躁的城市中,还有什么比“纯净的音乐”更能吸引人的耳目?于是,胡德夫的音乐因为产自原生态的原住民区域,成了最大的“卖点”。只是遗憾的是,胡德夫如一阵风一样来了又走了,没有几个平民百姓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或许,胡德夫的音乐只是属于那些城市精英们的,要不怎么会有人撰写出“为人不听胡德夫,便称精英也枉然”的广告语呢?

    张艺谋在《印象·刘三姐》大获成功之后,再次推出了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这一次,仍然打的是“原生态”的旗号。原生态的东西卖点多了总会让人心生狐疑,好比我们只想吃一根刚从菜地摘来的黄瓜,超市却给它加了一层又一层的包装一样。让洗去了脚上泥土的农民,按照导演意图中规中矩重复几百场演出,这究竟是原生态还是后现代?

    欣赏“原生态”是人们呼唤本性回归、渴望净化心灵的外在体现,只是在挖掘原生态之美与纯时,自身也应该保持一份真诚、平和的心境。

    原生态不是流行,可能永远也不会流行起来,盲目追捧只会让其加快世俗化的过程,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它在冷清中为我们开放出璀璨的花朵。(韩浩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