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人:娱乐精神的左右
和道德瓶颈并存的问题是,参加人员被质疑缺少“娱乐精神”。类似《飞黄腾达》的节目《创智赢家》2005年进行第二场比赛直播时遭遇几名选手宣布集体退出的事件。这是继此前广东台《生存大挑战》广东赛区选手“逃跑”后,真人秀节目再次遭遇尴尬。
《创智赢家》号称中国第一个才智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中国版的《飞黄腾达》。选手以“淘汰不公”突然取出事先藏好的《退出宣言》,对着镜头公开表示对节目“失望”,宣布退出。此言一出,主持人方宏进和评委立时傻眼,现场情况也呈现在全国观众眼前。
《创智赢家》出现的意外也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有人认为,也许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选手与观众对国外的“直播真人秀”节目的适应能力。当“秀”在中国遇上“真人”,曝露出问题:中国的选手有没有娱乐精神?
天娱传媒董事长王鹏说,在做《超级女声》的时候,制作方都会考虑到直播现场出现的各种状况,从而事先做好紧急预案,如果发生特殊情况现场该如何调控,比如《超级女声》比赛就明文规定,无故缺席比赛将赔偿50万元。而《创智赢家》的承诺书上只是规定如果无故退出比赛,选手将承担由此给主办方带来的一切经济损失。
对于短期的问题如果可以处理,那么如何面对不断接受刺激后观众的厌倦? 2005年9月前后,美联社和著名电视娱乐周刊《电视指南》的一项联合调查指出,曾经火爆一时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开始让观众感到厌倦,观众批评的对象包括了《美国偶像》、《学徒》和《幸存者》这些曾创下收视率纪录的超级真人秀节目。同时观众对于“真人秀节目”的失望程度在明显增加。
在中国,真正火爆“超女”节目,在今年被迅速克隆的同时,在火爆的的框架里已经出现厌倦的声音。主持人何炅今年对“超女”似乎不太感兴趣,坚决表示今年将不参与“超女”。据知情人透露,何炅此次离开“超女”的真实原因是对主持“超女”产生厌倦感了,不太愿意再做闹哄哄的节目了。而随着2006年的“超女”活动的进行,愈传愈多的“黑幕”曝出。长沙赛区人气最高的选手厉娜,先后被曝出“公开撒谎”、“说了脏话”,甚至“13岁堕过胎”和“被人包养过”,让人想起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另外上届“第一超女”李宇春,也被人网上发帖,曝出去年曾有一名身为著名足球记者的叔叔为其私下运作。
“超女”被攻击,《梦想中国》的评委也被网友指责问话太“刻毒”,不尊重参赛者。《梦想中国》的主持人李咏感叹:网络会把原有的游戏规则打破。手机短信成就了2005的“超女”,网络却几乎要灭了2006的“超女”的梦想。
此外,有人认为,尽管“真人秀”欲向人们表达生活中真实的一面,但随着节目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节目最终难以逃出越来越技术化的怪圈。真人秀节目的强烈刺激性,决定了这是一场争夺观众忠诚度的竞争,类似的刺激多了,毕竟是会有人烦的。“真人秀”曾经让人流泪和欢笑,但面对类同的下一个,叫人如何动情?
秀:模仿的尴尬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各大电视台竞相登场之际,也引来外国的关注目光。世界著名的真人秀节目制作公司——瑞典Strix公司发行总监约纳斯·利南德说“世界真人秀节目正朝着一个把真实、剧情、游戏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节目发展,中国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
很多人还不知道瑞典的Strix公司是最先掀起“真人秀”浪潮的弄潮儿。1997年,Strix在瑞典制作播出了被称为“真人秀之母”的《鲁宾逊探险》,造成了极大轰动。美国CBS电视公司随即购买了其美国版权,并于2000年推出了闻名世界的《幸存者》。至今,Strix公司已经把这一讲述一群都市人在一个荒岛上求生的真实故事制作推广到了14个国家,版本多达44个,创下了若干项收视记录,并频获大奖。Strix的另一部名为《农庄》的室内真人秀节目,目前也正在全球走红。“现代都市人都有返璞归真的愿望,《农庄》就是让一群都市人去一个远离都市的农庄生活”。至今,《农庄》已在15个国家播出,在很多国家都创造了收视新高。“我们甚至还卖到了非洲,真人秀已经进入了五大洲!当然,我现在最期盼的,就是去中国了!”约纳斯·利南德说。
对于美国版《幸存者》在中国没有引起巨大影响的原因,约纳斯·利南德分析说:“那是因为节目没有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现实情况是,我们在国外推出的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均根据当地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动。我非常同意,在中国创作真人秀节目,必须要从中国的伦理观念出发。”
又一个明显的问题曝露出来,和国外的“真人秀”相比,我们的“真人秀”显然并没有本质性的转变,只是处在模仿别人和互相模仿的尴尬中。就连《欢乐英雄》制片人孙吉也承认“几年来,国内的很多真人秀节目还停留在简单模仿上”。
《超级女生》是源于美国娱乐节目《美国偶像》,《梦想中国》又被说成是央视《超级女声》,对于中国电视节目中较为严重的相互模仿现象,约纳斯·利南德认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是很难模仿的。比如,真人秀节目是一个所有环节都非常讲究的类型,那些自以为偷了创意、看了片子就可以自己改编,从而推出节目的人,从来就不可能得逞。他们模仿而成的节目不可能达到原创的质量,因此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收视率。他同时补充道,西方电视业非常忌讳这种模仿的做法,一旦被发现,这样的公司或电视台以后将很难有机会与其他人合作。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苗棣教授也认为,“真人秀”必须解决三个难题:一要适应国情;二要有成本投入;三要鼓励原创。国内目前的“真人秀”还处于模仿阶段,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节目的保护机制不健全,一个有创意的节目一旦出来,马上就有人模仿,严重打击了电视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未完。续文见“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