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遗产 不要文化?
2006-07-25

法制早报
 
  □刘红庆

  1999年第50万台施坦威钢琴巡游世界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以一家音乐杂志记者的身份前去采访,那个我至今都记得名字的中国人施岩送了一个小小的银质钥匙链,是施坦威商标形状。后来有不止一个乡下来的朋友建议我将这个东西打成一个戒指。

  外婆去世的时候给她的女儿们每人几块银圆。其实我应该有一块的,因为外婆病重的时候,她要塞一把银圆给我,我没有要,只随便拣了一块收起来,说做个纪念就行。后来几经变乱,我的那一块银圆就再也没有看见过。但是,弟弟知道母亲有几块银圆,就想要了去,也是打算打成戒指戴。我于是建议,另外买个银质戒指,要把银圆留下。

  我听左太北说,在河北涉县左权将军陵墓旧址旁,就有一个当地老汉在守护这个已经空了的将军墓,所以这个墓一直像刚刚建成一样,完整而安详。有这样忠诚的人,我们怎么忍心去伤害他的情感?我们怎么忍心再去动那里的一草一木?

  麻田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可不断有人向我打听麻田的事。我当初想表达一下的,就是不要伤害当地人的情感。有正确的思路,可以引导农民兄弟保护好麻田的山水良田,没有更好的办法,也绝对不要为了引进几个钱而留下永久的遗憾。谁对麻田的感情能比麻田人自己更强烈?

  只要遗产,不要文化,这是一个时代的通病,谁把话说多么重,都很少发挥疗效。一个施坦威的钥匙链,算不得什么,但是它是施坦威(世界最好的钢琴品牌)的。几块银圆算不得什么,但是至少是清朝的,祖上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个人不想毁掉,尽管它们也不值钱。其实,只要我们肯静下来想一想,检点一下曾经的想法,未来是不是会多一点文化,少一点遗憾?

  (作者系北京作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