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可否言利
2006-07-22

    君子不言利,这是中国古训,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的当今,言利又显得十分平常,两种观念的碰撞便不可避免。果然,7月15日的四川成都,2006年全国高校志愿文化论坛开幕后,大学生代表们的两项争论指向了同一个主题——志愿服务可否言利。

  参与者不应该抱有“私心”吗

  这次论坛是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下进行的,由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成都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作为承办方的四川大学,诚意请来了全国32所高校志愿者组织的大学生代表。

  四川大学出面承办的重要原因,是这所学校很欣赏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熏陶作用,愿意通过操持论坛,为志愿文化的发展出力。

  在论坛上,四川大学的大学生代表介绍了本校扶持志愿服务的一项新规:对参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优秀团干部的同学,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才能取得参评资格。

  这项规定所体现的观念就是言利,将志愿者的服务工作与自身利益挂钩,从而保证服务的热情。

  会场响起一片叫好声,一些大学生代表产生了共鸣:“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激励办法。”

  也有大学生代表对此不以为然,觉得会让志愿者抱有“私心”。比如来自西部一所高校的代表认为,出台这种规定,会使大学生抱着评奖评优的心思来参加志愿者协会,有违志愿服务的精神。他还说,有些大学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就是有“私心”的,这项计划规定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考研究生和考公务员可获加分等优惠,结果就有一些大学生带着获取加分的目的去参加西部计划。

  此言一出,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寂,接着就有人站起来,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代表方 认为:无私的奉献不是绝对的,既然有人愿意通过参加西部计划,去艰苦地区从事教学等服务,为什么不能用加分的规定进行支持呢?

  该代表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微软公司在北京师范大学为一个公益项目招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参加以后,就有机会与国外的公益组织交流经验,还可以去微软公司实习,正是因为有了激励,许多大学生非常乐意参加微软公司组织的志愿服务。

  另一位代表说,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必须想想,能为志愿者提供什么帮助,不能太无“私”。因为单靠精神层面支撑,一项事业难以持久,所以对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做的志愿服务,应该予以支持,没有必要刻意回避,“如果志愿者连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出钱的单位可以“借机”宣传吗

  志愿服务的资金筹措问题,也是论坛的一个焦点。大学生代表们有一个共识:钱太少。一些志愿者在去照顾孤寡老人、关心留守儿童时,连乘坐公交车的钱都是自己出,对于还要家里寄生活费的大学生来说,这种花费难免会挫伤服务的热情。

  众多高校的志愿者组织于是面向社会寻求资助。此次论坛就是一个成功范例,经过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游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政府拿出了2.5万元,用于论坛开支。

  “四川大学在双流县修建了一个校区,帮助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学校开展的志愿活动,服务了当地的老百姓,所以双流县政府愿意帮我们的忙。”四川大学的代表解释了获得资助的缘由。

  顺着资助的话题往下说,一些代表开始诉说苦衷:有的企业提供资助时,想借机宣传自身,就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例如希望拥有对志愿服务的冠名权,希望在服务现场摆出能够展示企业形象的宣传品,希望媒体在报道志愿服务时把企业的名字加进去等等。

  这些代表觉得企业的要求“有违志愿精神”,会使志愿服务显得带有经济利益,让人们产生误解。

  会场上又产生了分歧。吉林大学的代表认为,志愿服务可以服务经济发展,企业和其他部门资助了志愿服务,然后想宣传一下自己,树立本单位的公益形象,是很正常的举动。对志愿者组织来说,回报资助者也是理所当然,只要对资助者的宣传不影响服务的正常开展,就不必刻意去回避。

  来自北京的一名大学生代表对国际志愿者组织“根与芽”和亚洲动物基金有所了解。她告诉大家,这些国际志愿者组织就是依靠社会资助开展公益活动,并认真回报资助者,比如在活动的宣传手册里,会把出资企业的名称放在显眼的位置,并对企业进行简要的介绍,受到企业的欢迎。

  她不禁感叹,我们有些志愿者组织给自己的束缚太多了。为什么一些国际志愿者组织可以做那么大的项目,为什么他们能够有钱设置专职志愿者,这都与他们不回避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7月16日,论坛落下帷幕,而争论并没有找到统一的答案。由于不同的观念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些代表建议,今后应该尽快制定针对全国高校志愿服务观念的指导性文件,帮助各地大学生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