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免费公园的开放关乎多少社会问题?
2006-07-21

(图片来自《竞报》)

    公园是一个公共场所,供人们在工作和忙碌之余、在空闲时间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放松身心的地方,也是城市中居民进行遛早、晨练、茶余饭后散步的重要去处。公园里的花草虫鱼、亭台楼苑等设施的设置,也是为了让进入公园的游人获得一个轻松、优美、舒适的环境。

    作为公共场所,在许多国家以及我国城市中的部分公园,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但是,从方便管理、维持公园运营等方面的因素,我国的许多公园采取的是收费游玩的方式。

    从公众这方面考虑,可能人们更多的是盼望公园的免费开放。北京市(包括县、区)原有免费公园111个,今年7月起,市政府决定再免费开放紫竹院公园、海淀博物馆等12个公园和6个博物馆。如今,7月中旬已近末尾,紫竹院公园等新近免费开放的公园也迎来了游客量的激增。人们的活动空间更大了,逛公园的积极性也相应增加了些。然而,随着公园游客的激增,出现的新老问题也随之水涨船高。

    看看都出现了些什么问题:原来活蹦乱跳的远离着游人的麋鹿被人驱赶着玩起来了,不知什么时候,它们的腿瘸了;爱玩闹的小孩不小心在草地上踩到人的便便了;光膀子的民工和在街上流浪的朋友们到公园里面乘凉来了(他们中的一些人习惯了衣冠随意,也不太知道城市环保的概念,也可能是因为他们长期缺乏一个舒适的床,他们将公园里各处可以躺下的椅子凳子草地等等,当成了他们舒适的床)。并且,原来就存在的花草被践踏被随意采摘的现象更多了,随意卿卿我我的情侣更多了,果皮纸屑更多了,苍蝇蚊子爬虫更多了,被毁坏的标牌更多了,雅致的雕塑、器皿、灯饰更少了……

    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问题的发生?

    更多公园的免费开放,当然是一个好事情,是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人的喜事。人们的生活空间增大了,何乐而不为呢?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公园作为一个公共设施,面对的是所有不同类型的进入其中的人。人员的复杂繁多,自然带来了事实上和管理上的更多问题。

    人的个人素养和公共意识,就是造成免费公园出现更多问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说得口语话点,你大爷大妈们不随地吐痰、不乱折花枝,自然有那些不太自觉的年轻小伙和孩子们吐痰、摘花;你清秀大姑娘和衣着典雅的男士不随便脱衣服,自然有那些好舒适、不讲究的人四处坦胸露乳;你羞涩的、中年的情侣、夫妻们不在光天化日下情不自禁,自有那些激情的小爱人们亲吻抚摩遍洒花前月下树影楼旁。还有,就算你念了大学、从小受着良好教育的人,就算你是在家环保、工作环保、外出环保之士,你能够保证我们那个庞大的来城市务工、做着报酬低廉、连生活都不能好好保障的外来农民朋友们,也像前者那样地有着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公共意识吗?很难!原因是,一部分人是享受生活,而一部分人还在为了生存而努力干活!就像那些光膀子在公园的长椅上安然躺着的年轻民工,他们只是为了找一个比工地要舒适一点、凉爽一点的地方,睡上一个小时好觉!

    那么,我们要创造的、要保证的、要维护的,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要为文明的市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便开放更多的免费公园;我们需要城市建设,我们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为了生存,他们也在追求一个舒适点的休息地点。我们该提倡什么,限制什么?

    开放免费公园,将文明的人引进来休息;观人颜色,将衣着不整、行为不检、谈吐不文明的人限制在公园门外——我们要做的是不是这个?

    归根到底,我想不是。人们需要休闲,公共意识需要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改善——这都是对的,但这也是一个个问题。试问:你如何保证一个没有固定厕所、固定住所的城市流浪者不随处栖身,不随地大小便?我想,这个问题很难,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但是,社会公德还得提倡,公共意识和公共环境还得改善,还得帮着更多处在困境中的人获得好的生活。为了这些,我们都将遇到更多的问题,也将为此头疼,但是,头疼过后,我们需要的是不断改善。就像限制民工进入公园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应该从政策、从事实上保证他们有更好的用工和休息环境,尽管他们和这个城市没有会员关系,没有户口的牵连。但是,随意攀花折草、随地大小便的事情,还是可以通过一次次的提醒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甚至是强制教育,来达到减少和杜绝的目标的。

     然而,更多免费公园的出现,终究还是一件好事情。花草折了可以种,灯饰丢了可以补,光膀子的出现了,可以提醒——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不费多大力气做到,人们自然不是从这些事情中得到愉悦,但是,从更多容易获得的公共资源中得到愉悦,却肯定是大部分人所向往的!

    就像为了城市建设要推老房子,拆和建,这是个问题;公园的免费和收费,是让部分人享有公园的资源,还是向所有人开放公园设施,这也是个问题;公共道德是个问题,生活也是个问题。

2006-7-21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