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暑期少女堕胎高峰”引发的反思
2006-07-20

郭立场
 
  假期学生偷尝禁果,少女堕胎让人痛心。中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主任、联合国基金会生殖健康倡导项目专家肖扬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她在妇产医院工作时,所有未婚女性的人流比例也不过10%。现在北京的少女人流率达5%,上海为7.2%。目前少女怀孕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低龄化,她了解到最小的才10岁;二是反复人流,2年7次,1年6次的都有。(《生命时报》7月18日)

  伴随着暑期到来,怀孕少女越来越多,堕胎的高峰亦随之而来。据了解,寒暑假和春节是学生们最容易发生性行为的时候,而且这时做人流,容易逃过老师和家长的眼睛。尽管少女怀孕后做人流危险很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却不把人流当回事。上海某医院的院内调查显示,32%的怀孕少女认为怀孕“没什么大不了的,去医院做人流就可以”,8%的人竟认为“怀孕就是生病,去医院治一下就好”。至于孩子对怀孕的态度,说出“真的不疼,下次还来”的话来,更是让医生哭笑不得。

  怀孕少女增多的背后,是青少年日益开放的性观念。可怕的是,观念放开了,可是教育却未跟上。性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乃至全社会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青少年性心理的普遍早熟,青少年渴望得到青春期性教育的心理需求,与学校、家长、社会所实际给予他们的性教育之间存在的严重不平衡现象。花季少女因为不懂得保护自己,贪图一时的享乐,激情过后酿成苦果,为此承受痛苦的代价,却又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不说是对当代教育的嘲讽。可以说,学校和家长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了青少年性知识与性观念的错位。

  不难看出,性行为的泛滥源于缺乏正确的性道德教育,是性道德观念的失范酿造了性教育的苦果。吴阶平教授早在1987年就提出: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决不能回避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内容,这是关系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大问题。只有让受教育者明白,“性”是涉及责任、权益、法律及前途和幸福等问题的严肃的事情,才能完成其思想上的转变,进而使其在行动上有所约束和克制。

  社会进步了,观念放开了,青少年性成熟年龄提前了,但还是有许多家长无法直面自己孩子在青春期所遇到的性方面问题,他们或者逃避或者训斥,致使孩子的性知识相当匮乏。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行为已经出轨的孩子,在发生性关系后,不知道万一怀孕或已经怀孕该怎么办,也不懂得如何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在他们感到最恐惧、最害怕、最无助时,我们的家长却没有正视孩子的困境,非但没有教给他们如何转移压力,如何安全释放性冲动,也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性道德,告诉他们要负什么责任,更没有教育他们什么是安全性行为,往往在孩子出了错的时候就责骂他们,而没有意识到是我们的教育不到位,该检讨的应该是我们自己。

  少女频繁堕胎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性观念、爱情观及人生观的转变。这反映出当代青少年性心理出现了问题,而这显然与我们缺乏科学的性教育有关。对于解决途径,经验告诉我们,不应该是堵而是引导。正所谓,避免生活的低俗化,关键还在于引导青少年的生活回归理性。我觉得这些应该引起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应当开展深入研究、进行积极引导,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学生是不同于社会人群的特殊群体,以什么样的方式适应学校独特的环境来进行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尚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但生殖健康教育要紧密结合道德教育无疑是值得推崇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