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精神”与“网络道德”
2006-07-20

韩浩月(北京专栏作家)

  如果仅凭借欢呼和掌声去进行“创作”,恶搞者难免会在“创作”过程中失去理性判断,一味迎合的结果是,不仅白白耗费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会很快被喜欢新鲜的粉丝们抛弃。

  胡戈签约猫扑了,这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的事情,一个是被千万双手捧红的网络红人,一个是网络恶搞文化的发源地。说英雄相惜也好,说“臭味相投”也好,总之,胡戈和猫扑之间的签约,完全是一拍即合、天作良缘。

  网络恶搞无法追溯渊源,它甚至跳离了萌芽阶段,直接进入了遍地开花的繁盛时期。因为群众基础过于广泛,参与创作的人群过于庞大,乃至许多流传甚广的恶搞网文、图像,至今都找不到自己的“生父”。许多经典作品本身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添油加醋、集体创作出来的。没有人去追究版权,每个人都可以肆意修改,网络恶搞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伟人所说的那句话,“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有人将这种娱乐行为称为“大拨轰”,翻译成书面语言就是“网络群众运动”,可见其基础有多么广泛。

  多年以后回顾短暂的网络群众运动史,胡戈当是一个标志性的山头人物,一部《馒头》如猎猎大旗般招展飘扬,上面绣着一个大大的“胡”字。《馒头》融合了几年来网络恶搞手法之精粹,沾染了无数恶搞先驱的血汗,但这是一部带有浓重胡戈烙印的“作品”。

  《馒头》之后胡戈又做了一部看上去似乎更对得起“作品”这两个字的《鸟笼山剿匪记》,胡戈灵光一现后花费颇多的新作并没有从网民那里拿到高分。这说明,网民对恶搞是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的,他们更喜欢浑然天成的东西,任何带有后天加工雕刻色彩的行为,其精彩程度都会大打折扣。

  看了《鸟笼山剿匪记》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胡戈应该转型了,MV、小成本电影,都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尝试一下。至于恶搞,还是让位于网上人头攒动的后来者吧。

  猫扑是个让人百味杂陈的网站,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令人惊讶的发展后劲,在许多看上去品位不错前途无限的网站都寅吃卯粮、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个曾被业内人士讽刺得一无是处的网站,却因为聚集了大批的年轻人,而一次次获得了来自美国的风投。它与天涯论坛一道成为了国内最八卦最具娱乐性的网站,报纸花边上的新闻出处大量都来自这两个网站。现在谈到网络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以天涯、猫扑为代表的网站。

  恶搞成为网络文化的代名词,这的确令人哭笑不得。

  陈凯歌说胡戈的《馒头》突破了道德底线,这在当时被舆论认为陈导过于上纲上线了。现在冷静地想这个问题,网络道德有底线吗,如果有的话,它的底线在哪里?娱乐精神是大家都应该具备的,但娱乐精神绝不是万金油,抹到哪里便万事大吉、天下太平。

  网络恶搞一直顶着“多数人的暴力”嫌疑,这也使得恶搞者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仅凭借欢呼和掌声去进行“创作”,恶搞者难免会在“创作”过程中失去理性判断,一味迎合的结果是,不仅白白耗费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也会很快被喜欢新鲜的粉丝们抛弃。

  如何理解娱乐精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有人反对把娱乐和道德联系在一起,但没有道德的娱乐恐怕行不通。作为恶搞的领军人物和主要阵地,胡戈和猫扑的强强联合,也许真的要认真考虑一下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底线,然后再去寻找下一个恶搞对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