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租房·何处租房
2006-07-17

雯子
 
  朋友的弟弟小凌去年大学毕业后留京工作,一直居无定所。今春,月收入4000元的小凌咬牙买了一套商品房,东挪西借交完15万元首付,每月还要负担3200元房贷。小伙子从此成了“房奴”,天天省吃俭用,生活压力很大。

  我曾问小凌:“为什么不先租房子住?”小凌给我一句:“上哪儿租到合适的房?!”

  也是。如今像北京这类大城市,在交通便利的地方租房,房租着实不菲;租价低廉的,往往远离市区或是设施不全的简易房。加上房价飞涨,“现在不买,以后更贵”,许多年轻人算来算去,觉得与其租房,不如买房,而且是买新房,因为不少地段的二手房也不便宜。

  以买代租,这种选择值不值?据权威部门调查,目前近1/3按揭购房者的月供占其月收入一半以上,人员构成日趋年轻化。以北京为例,在商品房购买者中,20—30岁群体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工作年头不长,积蓄有限,一大笔首付、数十年还贷,足以让他们不堪重负。不止年轻人,广大工薪阶层的收入普遍满足不了购房需要,从贷款情况看,我国至少有20%中等收入家庭只能承受5万元以下的消费信贷,还有30%家庭不具还贷能力,就是说,有一半居民连经济适用房都负担不起。一旦买房,一生烦恼,代价似乎太大了。

  其实,“居者有其屋”,并不等于人人要买房。在绝大多数国家,住房消费比例一般是租房者多于买房者,住房政策也是租售并举。比如,美国的私人租房十分风行,法国、荷兰、瑞士等国房屋租住率达50%以上。这些国家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接近于国际认定的正常值,即3—6倍,而我国几乎所有大中城市的房价与收入之比均在10倍以上。据测算,即使房价再降2/3,工薪一族也绝非都适宜买房,何况,他们还要面对失业、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预期支出。

  中低收入者争相买房,看似冲动,实属无奈。长期以来,我国的住房政策是以售为主,调控的目标基本围绕着造房、卖房。地方政府抢着炒地皮、开楼盘,我在采访中多次听到一些省市领导说过:“租房子哪有卖房子来钱快!”金融机构也都跟着开发商凑热闹。居住必买房,助长了房地产泡沫,也使本不发达的房屋租赁市场更加滞后。

  一个健全的住房保障体系是让能买房的买房,能租房的租房。韩国在加大住宅供应量、抑制投机性需求的同时,实施了国民廉租房建设计划,政府投资在10年内建成100万套廉租房,并采取有效手段确保租赁双方信息对称,这些举措使韩国房价和房租双双下降。新加坡不仅在著名的组屋建设中坚持“小户型、低价位”,还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廉租房,解决了不同人群的住房问题。就我国房市而言,政府应当眼光放远、眼睛向下,花大力气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房屋供应体系,引导全社会有买有租,尤其应增加廉租房的供应,并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相配套,保证不买房者有能力租到价钱合理的房子,最终实现人人享有适合自己的住房——这才是政府的本分。

  《人民日报》 ( 2006-07-17 第13版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