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98岁老师太遗体火化后留下两百颗舍利(组图)
2006-07-15
2006年07月15日 佛教在线

老尼姑遗体火化后留下两百颗舍利(组图)

火化后出现的舍利花

老尼姑遗体火化后留下两百颗舍利(组图)

骨头上闪耀翠绿色的光泽

老尼姑遗体火化后留下两百颗舍利(组图)

老师太“金根姑”年轻时的照片

佛教在线7月15日消息 据海峡都市报讯 昨日上午,在漳州天城山乌石岩寺住持的指点下,记者看到该寺一位98岁高龄老师太火化后,留下的200多颗舍利花。据介绍,该老师太法号为“金根姑”。漳州市佛教界人士称,僧尼圆寂后留下舍利子很少见,这位老师太留下这么多舍利花,在佛教界中也很罕见。

火化后出现舍利花

乌石岩寺住持归三宝给记者拿出了一个陶瓷骨灰盒。他介绍说,普通人的骨灰都是白色或黑色的,而老师太的尸体火化后,骨头上出现了200多颗翠绿色和琥珀色的舍利花。

记者注意到,骨灰盒里的许多骨头上有翠绿色和琥珀色色泽。据说,有的骨头还有更多的舍利花,但都在骨灰盒下面,按照老师太养女的交代,不能翻动。记者从当时火化时拍摄的图片看到,有的骨头几乎整块都是舍利花。

谈到火化时的情形,归三宝说,火化时,腾起的烟先是白色的,之后有一阵子是黑色的,就像一朵朵莲花,火化完后出现了200多颗翠绿色和琥珀色的舍利花。据介绍,老师太6月28日即将往生之前,要求死后将她尸体马上火化,并且表示她生前一直都未离开天城山,死后也要将其埋葬在天城山上。后来经过佛协和民政部门的批准,寺里在山下自行将其火化。

为尼修行80年

记者昨在乌石岩寺遇到了龙海市人大常委卢丽琴女士。1973年3月25日,作为知青下乡到林前乌石岩寺时,她在寺庙整修期间结识了金根姑。卢女士介绍说,那时老师太已经60几岁了,俗名叫林荷莲,18岁就出家为尼,之前是漳州富户的女儿。

那时候她们8个女知青,一遇到烦闷事或心情不好时,就会去找老师太聊一聊。她总会开导她们,并教会她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跟她聊完以后,心情就好了。卢女士说,老师太是解放前厦门某大学的毕业生,佛教的理论水平较高。老师太在此修行前前后后80年,老人平时性格宽容博大,为人心地善良,慈悲为怀,诚心向佛。

长年在寺里帮忙的郑添水介绍了老师太的生活习惯,“老师太每天5点钟起床,起床后开始烧香,诵经,打木鱼,每天坚持早晚课,雷打不动。”

素食形成舍利花?

遗体火化,不仅是个燃烧的过程,其实也是个熔炼的过程。舍利子或者舍利花是身体中的哪些成分熔铸而成的?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

漳州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佛教界人士分析,对于出现舍利子、舍利花的修行之士,通常解释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其生前做善事,做善事会长寿;另一种说法是,能够生成舍利子或者舍利花,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其中的某些元素在体内出现沉积,火化的时候受热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结晶,便“炼制”出了舍利子或舍利花。此说是否正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记者 黄国华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