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吕霜
6月27日,山西翼城县一贫困生的父亲李海明因供不起女儿铃铃上大学而自杀。医生说他患了抑郁症,乡亲们都说是大学昂贵的学费逼死了他。(见7月10日《山西新闻网》)
其实,早在6月19日,山西榆社县也有一名高考生的父亲服农药身亡,原因也是身为农民而付不起儿子的大学费用。
8天内,山西接连发生两起因子女考取大学交不起学费而导致父母自杀的事件,这不能不说目前我国高校的收费标准,已经超过了农民的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以至于某些心理脆弱的农民在债台高筑、借钱无门的窘境下走向极端。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收费居高难下,这也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且致力于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为了保证贫困生都能够上得起大学,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譬如发放“助学贷款”、建立“绿色通道”、募集救(奖)助学基金等等。
然而,一些有助于解决农村贫困生上不起大学问题的好政策、好措施,由于贫困农民处在心理封闭、信息闭塞的状态之下,对此并不知晓,由此而为子女上大学的费用所困扰,抑郁难解,这也是某些贫困农民走向极端的另一个层面的原因。试想:如果铃铃的父亲知道国家会提供助学贷款解决女儿上大学的学费问题、县里建立的救助贫困生基金可以解决生活费问题,他会“愁”到患抑郁症而自杀这一步吗?
从山西接连发生的两起贫困生自杀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助学政策在农村宣传不到位的问题,这应该引起基层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虽然现代社会传媒资讯日益发达,但在农村还有没覆盖到的死角,这就需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做宣传解释和疏导工作,使党和政府助学政策的阳光普照到每一个信息闭塞角落、每一个贫困生父母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