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患病的儿子将身患绝症的老母亲送入医院3天后不辞而别,体重仅剩29公斤、胃癌晚期且生活不能自理的66岁老人,独自在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煎熬。关于自己的不辞而别,儿子这样写道:“母亲,儿子我身体也不好,有肝病,已纤维化,离肝硬化不远了。这3年加上给你治病花光了我所有的积蓄,能借到钱的地方都借了……在家看着你病死,真的会很痛苦!”(7月13日《齐鲁晚报》)
虽然遗弃了自己的母亲,但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位儿子对母亲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实际上儿子原本也并没有遗弃母亲的想法,他将母亲送进这家挂牌慈善医院的初衷原本是想让母亲能够接受免费治疗,然而母亲的病却并不在医院提供的免费帮助手术之内。于是,在办理完住院手续之后,儿子选择了逃避。
即使如此,我依然觉得儿子的举动不乏善意——留在医院意味着母亲有可能继续获得治疗减轻病痛,而留在一筹莫展的儿子身边则只能默默等待着死神的迫近。做出这样的抉择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面对这样一个痛苦的儿子,叫人如何忍心再去谴责他遗弃母亲的过失!
虽然遭到了儿子的遗弃,老人却并没有对儿子心生怨恨,反而小心翼翼地替儿子保守着秘密,不愿意透露丝毫家庭信息。面对外界来访,老人除了屡屡用手势告知为了看病家里已经花费了15万元之外,再没有半点言语。一位自知去日无多的老人,没有嗟叹命运多舛,没有抱怨亲情远离,只是对这15万元的治疗费用久久难以释怀,这是一幕令人难以忘怀的场景。看得出来,老人并没有想过要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因为找到儿子不仅无法阻止死神的迫近,而且还会带来更大的开销,而这对于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或许已是无法承受之重。
面对亟需救治的母亲,儿子虽然选择了逃避,但他却无法逃脱众人的责难以及自己良心的谴责。可以想象,儿子的心理是痛苦的。相比之下,母亲的心理无疑更加痛苦。为了躲避医疗费用,命运多舛的她在生命最后的路途上竟然得不到亲人的陪伴,这会是一种何等令人难耐的悲哀?
儿子和母亲都平静地面对着现在的生活,他们都在默默地等待着老人最终的离去。在这种平静的背后究竟掩盖着多少不为外人所知的辛酸与痛楚?不久前,黑龙江农民汤敬岩用板车拉着妻子进京求医的事曾经令无数人唏嘘不止,如今这对贫困母子的经历再一次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在日渐难以承受的医疗费用面前,无论汤敬岩式的挣扎自救,还是这位儿子的退缩逃避,注定都将只能是一个悲剧。悲剧过后,真正值得引起反思的是,农村医疗保障以及社会救助体系何时才能真正得以完善,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我们可以赞美汤敬岩式的自救,但不能因此而忽略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在尝试了所有办法依然无法获得自救之后,农民所能做的也许就只有无奈的逃避了。这位儿子的今天让人依稀看到了汤敬岩式自救的明天。(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