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洁工提供的社会学研究素材
2006-07-13

来源:新华网

    与一位街道清洁工攀谈,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认为很值得研究。

    她说,高中以下的学生最文明,他们一般都能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或者扔在她的垃圾车里,有的还事先问一声:“阿姨,我能扔在你车里吗?”有的扔在地上,我说他,“垃圾车就在你身边,为什么不扔在车里?”他会道歉,说“对不起,我还以为不能扔在车里呢。”高中以上就不行了,最糟糕的是四五十岁的人,他们一般都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我说他们,他们就骂人,还说“你他妈就是干这个的”。这位中年妇女说:“这些人气人着呢,有时候气得我饭都吃不下,只好不管他们,谁让咱穷呢?孩子要上学,需要钱,忍着点吧。”

    这位清洁工不是全面评价一代人的优劣,只是谈了个人的感受。我们当然不能全盘肯定或者否定一代人。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中间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杰出的人物,而且各行各业都有,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他们中间不文明的人也最多,看来也是一个事实。为什么这个年龄段的人不文明的最多?可能与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关。推算起来,他(她)们是“文革”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现在四十岁的人出生在1966年,一出生就赶上了“文革”。那个年代可是全民背诵“老三篇”、学雷锋的时候。现在看来,这些教育的效果值得怀疑,起码是不尽如人意。从唯物主义立场观察,社会现实才是教育人、影响人的第一位因素。

    “文革”的基本特征不是读“老三篇”,不是学雷锋,而是动乱,是真理与谬误、善与恶、美与丑的大颠倒。动荡年代的人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一部分人的灵魂升华了,一部分人的灵魂沉沦了。灵魂升华的人不是因为道德说教,而是自己能够对现实作出积极的思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灵魂沉沦的人也不是因为接受了道德说教,而是对现实作了消极的思考,从此以虚幻的态度对待人生。这后一部分人完全摈弃了“老三篇”所弘扬的思想境界,以及高尚的雷锋精神,把那一切都看作虚幻的东西,而选择了庸俗和自私,终于成为心灵被糟蹋的一代。

    这个现象告诉我们,最有力量的道德教育是社会现实,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实现社会公正上。没有社会公正,一切口头的、书面的和影视的教育都将变得苍白无力,甚至起反作用。

    高中以下年龄段的人整体上比较讲文明,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说明学校教育是有成果的。问题是,为什么高中以上就不行了呢?人到高中以后,独立思考的成分增加,但又没有足够的分析能力。他们看到大人们的行为往往与他们老师所说的背道而驰,这些大人包括他们的父母、亲戚,或家长的朋友。社会的种种不健康现象,肮脏的现象给了他们巨大的精神冲击,冲垮了他们并不坚固的道德防火墙。

    一些国家特别注意大人的言传身教。最近读到吴琦幸先生的一篇文章《在美国体验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很受教益。吴先生是美国圣安东尼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跨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主任和客座教授。他说,美国学校没有道德课程,孩子的价值观是从家庭和社会的言传身教中得来的,总统被认为是道德的楷模,所以,克林顿性丑闻曝光后,许多家长都哭了,因为这件事情首先影响的是孩子的心理,使家长和老师多年的道德教育毁于一旦。

    我们为人父母的,做了爷爷奶奶的,为了下一代,应该严肃地考虑一下,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理想的成长社会环境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