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一流大学该如何来证明自己
2006-07-11

 东方早报
 
  香港八所学校在内地招生,在2006年的夏天引起了强烈关注。全国参加高考人数多达900万左右,录取新生人数也有500多万。“八校联军”招生总数仅为1300人,从比例来说连千分之一都不到,但是它所引起的反响却是巨大的,甚至媒体惊呼这将导致“北大、清华沦为二流大学”。

  最近,北京大学招办负责人出面对上述说法进行驳斥:从招生上说,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沦为二流”纯属无稽之谈。他指出,“北大、清华仍是中国高校中最优秀的。”其中一些理由便是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远高于香港的高校,今年北京的文、理科状元都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并已被录取。(《京华时报》2006年7月10日)

  这段表述不是很严谨,首先他在声称北京文、理科状元报考北大的同时却回避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两个状元也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的面试,而北大录取他们也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会选择北大。去年曾经有不少被大陆名校录取的考生,后来就选择了香港的大学。

  其次,北大、清华是“大陆高校”中最优秀的,但在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高校”中只是“最优秀的之一”。在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推出的200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500强中,东京大学排名第14位,北京大学只名列223位。事实上,且不说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在亚洲也往往排在大陆名校的前面。

  所以说,大陆名校是否沦为二流大学,与香港是否向内地招生没有必然关系,它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而非将要实现的可能。只是此前由于招生体系各自为政,大陆名校没有被置于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地位未受动摇;如今“引狼入室”之后,它们难免首当其冲。除了前面提及的香港几所大学,台湾大学也丝毫不逊色于大陆名校,这种把“大陆高校”轻易等同于“中国高校”的做法,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

  除了上述两个细节,我们还可以看出大陆高校和香港高校在评价体系上的差异,这位招办负责人从招生分数(调档线、状元)的角度来衡量大学的优秀与否,恰恰说明“惟分数是举”的评价尺度。与此相比,去年曾有11名各省市“状元”因面试成绩不太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与招不到状元的普通学校相比,招到状元的大陆名校或许胜出一筹,但与拒收一些状元的香港大学相比,仅在招生这一环节就高下立现,更不用说在随后的学生培养过程中二者的理念差异了。

  目前来看,大陆考生报考香港高校还有两个主要瓶颈,一个是香港招生人数还非常有限,1300对500万可谓杯水车薪;另一个是香港的学费和生活费对大陆家庭来说仍然难以承受,除非申请到奖学金。但香港高校内地招生的象征性意义远远大于它的实际效果,从考生的热烈反应来看,“八校联军”的意义在于把真正的竞争引入了原本已经僵化的内地高校格局。不过,完全把火力集中在大陆名校乃至北大、清华的做法也有转移视线的嫌疑,那些关系到高校发展的教育体制方面的问题,才是最不应该被放过的。

  据中国青年报近日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如果同时被香港知名大学和内地顶尖高校录取,71.2%的人更愿意选择前者,内地人认可港校有三大竞争力:更加全球化的教育背景,求职更有优势和学术氛围更好。显然,这些方面才是内地大学真正应该提高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招到几个“高考状元”。

  事实上,对于著名学府来说,也无需对“二流”之类的说法过于敏感。如果相信自己是一流的大学,那就需要有一流的胸怀、一流的气象,闻过则喜是最基本的前提。需要敏感和认真对待的是学校建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学术评估体系、学生培养机制等。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北大等高校的种种努力,比如进行论文减负等措施。希望在香港高校的冲击下,大陆高校的改革能更加有效地推动。

早报特约评论员 王晓渔 刘景 任大刚 徐德芳 单雪菱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