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诚信道德了吗
2006-07-1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这是一个关于诚信和坚韧的故事。15年前,上海市民章铸和罗凤仙夫妇,因受炒股一夜暴富神话的蛊惑,被人诈骗了100多万元巨款,债台高筑,他们通过10年含辛茹苦奋斗创业,终于分228次还清了36位债主的105万元巨额债务。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友爱的故事。与章铸夫妇呕心沥血赚钱还债的积极态度相对应,36位债主从一开始就互相约定,绝不能把章家逼上绝路。(见7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在不少人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痛感道德失范、诚信式微的今天,章铸夫妇和36位债主相互信赖、相互扶助,充分展示了普通中国人身上的诚信光芒,令人感佩不已。

  在近年来关于重建诚信道德的讨论中,有两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种观点认为,重建诚信道德的关键,在公权机关以及政府官员、名人明星等公众人物要以身作则,为普通民众树立遵纪守法、讲信履约的榜样。现在看来,这种意见有失偏颇。我们当然要对公权机关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公众人物寄予诚信道德高期望(尽管我们因此常常失望),但却不能主观认定普通人在诚信道德方面是天生的“落后分子”。章铸夫妇克服千难万险兑现欠债还钱的誓言,证明了这一点。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只有构建起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用制度约束人心,诚信道德建设才有希望。这种意见强调了制度建设对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却陷入了“制度万能”的误区,忽略了在许多像章铸夫妇和他们的债主那样的普通民众当中,存在着内在的、持久不衰的道德动力。

  鲁迅先生在名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道:“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从章铸夫妇和他们的债主的感人故事中,在众多普普通通的中国人身上,我们不但看到了坚定的自信力,也看到了诚信道德建设的伟大力量。

  潘洪其(北京 批评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