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网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曾有九亿养老金被挪用。至于这笔钱能否被追回,广州市劳保局近日在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时称:预计可以收回的有3.3亿,目前实际收回的是1.46亿。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信誓旦旦地保证,“目前的窟窿不宜由财政填补,但这并不影响广州现行养老金的待遇水平”;虽然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竭尽全力”预计可以收回3.3亿,但最终还是有6.7亿的“保命钱”付诸东流;虽然我们的百姓痛定思痛,担心照这样下去窟窿越来越大,但有关的政府部门公务员还是“处惊不乱”、“临危不惧”、“稳坐泰山”——这样的胆力、这样的胆量、这样的胆略实在让人瞠目结舌。在这些“肆无忌惮”的败家子面前,大概小布什、布莱尔那么“有钱”的政府、那么有“能耐”的公务员也会“甘拜下风”的。
早就听说民间有一种议论:“我的养老金凭什么要给你保管?”“我的养老金现在是一头羊,以后回否变成一只鸡、甚至一个蛋?”“我们养老金管理的成本有多少?”这些说法未必都对,里面确实夹带着一些情绪。但是,从广州事件发生的事实看,老百姓的担心应该说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所以,应该反思的不仅是有关部门、而且还应是有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应该警惕的不仅是善良的平民百姓、而且还应是严厉的司法机关;应该总结提高、亡羊补牢的不仅是现存既定的政策法规、而且还应是准备出台或考虑出台的条文条规……
说实话,“九亿养老金流向何方”,只是笔者提笔的一个导火线,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查询,似乎不属于我等之辈来“烦心”的。公检法等国家机关会有正义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因为,这里的“九亿”,固然厉害;但它再厉害也是一个有限的数字;笔者深感忧虑的是通过这个有限数字背后所折射出的对人、特别是对青年大学生人生坐标的误导……
前不久公务员考试曾经在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热浪,100:1——那么多的青年大学生挤着争一个岗位,当时就有人表示不可思议,也有人对大学生如此热衷公务员的价值导向表示不安。现在看来,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至少,它给我们一个信息:在代表政府管理各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公务员(比如像养老金管理中心、公积金管理中心之类)的岗位上,目前还有不少老百姓无法享受到的“优惠”、还有不少老百姓无法监督到的“便利”、还有不少老百姓无法体验到的“幸福”。“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虽然已经是一个现代青年大学生都公认的真理,但是,认识真理是一回事,实践真理又是一回事。在“九亿养老金”这一类问题面前,我们目前教育体制下培育起来的学子们,是相信老师教科书那“一成不变”的“真理”,还是信奉“生活之树常青”的实在、实用、实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是环境的产物”,虽然,人有极大的能动性来对存在、对环境施加反作用,但是,当一个体制、一种氛围、一项规定逼得你只能“非此即彼”时,你要让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拒腐蚀、永不沾”,那不是说不可能,也是“相当”的困难。法国当代剧作家尤乃斯库写了一部叫《犀牛》的荒诞戏剧,剧中的主人公顽强地恪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在全城市人都变成犀牛的情况下,拼命叫嚣:“我不变,我不要做牛、我要做人!”但主人公虽然崇高、由此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做牛不甘心、做人不可能。因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一座城市只有一个人是人的时候,这个“人”也就不是人了。因此,做牛就成为主人公最好的选择,做人就只能成为主人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尤乃斯库的剧作只能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但是,通过剧本的主题,我们会发现,作家的思考还是有穿透时空的力度。不错,仅仅从财政的角度看,在一个有几十亿、甚至上百亿财政收入的城市,区区九亿钱的损失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事情之间是有互相联系的、而且还会发生变化的,就像黑格尔讽刺农民一味地给小毛驴压麦子,结果把毛驴压死了一样,“质量互变规律”的作用,不仅在自然界、而且在社会界也是普遍存在的。换言之,从讲政治的角度看,公务员队伍、公务员管理、公务员精神等等,不是用钱可以衡量和掂量的。丢掉的钱可以补回来,丢掉的人民政府好传统、丢掉的中华民族好文化、丢掉的青年进取向上、正义耿直的人格操守,还能够补回来吗?
在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强调分配制度要注重公平的背景下,我们呼吁社会各界都来重视对这种公平的恪守、维护和崇敬,都来反击对这种公平的藐视、亵渎和扭曲,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张生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