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管理应包容玉米飘香
2006-07-09

有向瓜农收900元卫生费的现代聊斋、有要擦皮鞋的统一着装的都市怪谈、有要建设“无摊城市”的城市乌托邦……在过眼的新闻里总有一些人、一些物,因为这个城市的面子而呼吸艰难。“都4天了,到现在也没有一人来看望,更别说给我们付医药费了。”昨天上午,在河南信阳平桥区人民医院住院部三楼骨科,40岁的李玉梅哭着对记者说。李玉梅称,几天前,她丈夫王志在街上卖玉米时,被平桥区市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打成肋骨骨折,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打人者既未受到处理,也未给他们任何说法。(7月8日《大河报》)


谁会同情一筐鲜香玉米的命运呢?只因为,那一筐玉米“弄脏了地面”。那么,在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商场店家请了N流的所谓明星摆摊庆典,他们弄脏弄乱的在城管眼里估计就不叫“地面”了、或者不是“城市的地面”吧。很奇怪,玉米在城市的悲惨遭遇和西瓜在城市的头破血流如此相似。其实也不奇怪,玉米和西瓜的出身决定了它们的命运。这些“弄脏了地面”的大抵都是些农民、下岗工人、苦命老人等弱势群体,他们为了生存而“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挣一份血汗钱、却不幸让城市的面子很不高兴,打伤农民的城管在暴力惯性思维里可能健忘了:飘摇的制度之上,还有不灭的人性。


那么,为何玉米在城市的命运如此不堪呢?首先,是可怕的“市容市貌阶层决定论”。在封建时代开始的“街道整洁、楼面划一、车水马龙”的城市政绩表象观作祟下,好面子的城市政府必须默认支持一支“如虎似狼”的“能干队伍”来清理门户——这正是城管屡屡暴力执法而屡屡纠偏失败的根源,于是城市管理者在否定既存、超越现存的过程中,可以置现实的民生状况与人文取向于脑后,从极端走向极端,并沿着权力路径而走向思维的偏执,把社会胜境理想化的归置成“城市人自家的天堂”,所谓的落后与野蛮、问题与不堪,通通归谬到那些“不入流又囿于自身素质”的底层或外来阶层身上——在情感走向“上层化”的路上,玉米西瓜为代表的民生利益集团成了城市妆容上的一粒粒雀斑,或激光或冷冻,必“除之而后美”。


其次,是权力放大后的“执法惰性”。文明执法与野蛮执法的区别在于程序和手段,公正的程序才能带来公正的结果。城管行政执法主体的资格含混暧昧至尽,高调的执法狂妄却屡屡成焦点。逻辑而言,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力边界以及可采取的手段种类等,都不能逾越其应恪守的法理界限,但问题是,法规在赋予城管广泛职责的同时,却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管缺失下的权力异化成为常态,这是造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根源——即便从一般社会认识及法律常识的角度来判断,“打砸抢”农民的手段怕也是很难理解怎么会用来对待“阶级兄弟”的吧,别说是执法者,就是普通市民,打伤别人不声不响,也很难合乎法制社会的逻辑。劝说也能让城市干净、砸了玉米也能让城市干净,从机会成本来看,后者效益震慑大、见效快、且成本为零,透过这个价值选择,我们不难窥视城管执法的怪异背景。


在我去韩国旅游的时候,一直在为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担心,这些“大胆”的遍地开花的用我们术语讲叫“占道经营”的能与这个干净的城市相安无事吗?城市很干净,更离奇的是“竟然”没看见一个城管;据说纽约市议会提出《人行道摊位修正法案》、要对一直允许的占道经营加以“有条件”限制时,纽约市长否决了提案,理由是将可能使一部分“新移民”、“小生意业者”的生存权利受到可想而知的损害……一个大叫“包容、人本”的和谐城市,为什么容不下一筐玉米的飘香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