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生上大学"买单",悠着点
2006-07-06

       教育部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切实做好高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任何公办高等学校不得因新生家庭贫困而拒绝其入学。(《中国青年报》6月28日)

    象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一样,贫困生经过“十年寒窗”的磨练,终于看见“登堂入室”圆大学梦的希望,其喜悦之情自然溢于言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家境贫寒,高额的入学费用无疑成为阻碍他们圆梦的“拦路虎”,这使得他们一筹莫展。

    不能说高等教育产业化的方向存在弊端,但经济条件显然已经成为考量考生家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考分和金钱之间,无形中达成了一种契约,在考分不高的情况下,“有钱人”可以采取经济补偿的办法堂而皇之进入名校的热门专业。而贫困生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修成正果”,最终却在入学费上难以为继。家庭经济条件客观上造成他们在享受高等教育上的不平等,高校也一定程度上成为“富人的乐园”和贫困生难以企及的“天堂”。在农村,甚至出现“考一名大学生,穷垮一个村”的现象,这不得不说是憾事。

    那么,“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贫困生出路在哪?谁来为他们上大学“买单”,撑起圆梦的伞呢?

    政府在行动。国家教育部门实行“绿色通道”政策,采取助学贷款、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和特困补助等措施,使贫困生在政府的关心下实现夙愿。

    社会在行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各届人士广泛开展爱心助学行动,通过发挥社会大家庭的作用,使贫困生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亲情在行动。以贫困生家庭为中心,筹款范围不断延伸,从亲属到街坊邻居,在浓浓的亲情和淳朴的乡情中,贫困生的大学梦得已艰难起航。

    各方面在打造“绿色通道”为贫困生入学积极“买单”时,要防止出现三种不良倾向。一是相关单位不作为。对国家“绿色通道”制度以及其他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不力,或者做表面文章,或者设置障碍人为抬高门槛,或者虚报浮夸假冒政绩。二是部分企业进行商业炒作。一些企业打着开展公益助学行动的幌子,或者截留挪用募集资金,或者借捐助之名行企业广告之实,甚至出现与贫困生签定“卖身契”之类的“霸王条款”。三是家长忽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由于急于筹集资金,家长和亲属往往忽视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错过了以事实教育孩子奋发向上的良好契机,为贫困生进入大学后攀比享受生活打下了伏笔。

    基于这些考虑,为贫困生上大学“买单”还是“悠着点”好。(戴求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