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杀,教师击掌为哪般?
2006-07-04

  只因未扎头发而遭到老师拒考,2006年1月16日,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中学16岁的学生吴雯雯跳入了冰冷的九山湖中身亡。吴雯雯自杀后,家长将温州市第七中学和班主任邱雪梅起诉至温州市鹿城区法院。首次开庭,被告方教师在己方律师发言后集体持续整齐、热烈鼓掌喝彩,引起法庭骚动,审判长被迫宣布休庭。

  那群当庭击掌的教师其实很可怜

  一个正含苞待放的少女,瞬间从校园消失,这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对同学,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大家庭来说,是一种沉痛,一缕凄楚,一声长鸣。即便这名辩护律师说得如何口若悬河,即便法律并未明文规定法庭中不准击掌喝彩,但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在职业操守和起码的良知道义面前,是断不该如此护私利失大节,将一个人所共性的怜悯与关怀之情抛于脑后,而自顾酣畅的。诚然,我们不能强求这群老师为自己讲台下一名可爱少女的陨落而刮骨搜肠般悲伤,只是我觉得这一群人,他们很可怜,也很可悲,更是很可耻。他们在己方律师振振有词的辩论声中,看到的只有脱责的一线光芒,听到的只是利己的所有铿锵之声,丧失的是他们作为人父人母人师的最基本的人伦元素。

  教师们为什么会集体冷血

  我理解那些老师们为什么会鼓掌了:在他们看来,他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过是一种单纯的市场交易关系而已。他们出售了教育服务,学生及其家长则为购买这种教育服务付钱,而打官司,也不过是消费者和教育服务的出售者之间的一种市场纠纷而已。如果说交易时是“双赢”的话,那么打官司的时候,就是“零和”了。所以当老师们听到代理律师的精彩发言,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因此赢得这场游戏时,他们当然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了。至于死了一个学生,那不过是一个心理脆弱的“消费者”自己寻短见,又有什么必要放在心上呢?郭松民(北京职员)

  高估的高尚需要量化规整

  集体“喝彩”的掌声再一次告诉我们:我们不能因为某些群体和人群表面的学识和涵养所标榜的“高尚”,就断定了他们基本群体灵魂的整齐划一和高尚纯洁,从而忽视了对他们的监督,免除对他们惩罚的制度的弱化,甚至取消。问题的出路还是要依赖于那些俗套但实用的道路:健全和完善我们的各行各业的制度,量化出违反基本规则和规定的处罚和惩罚成本,制定出严格的准入和排除机制,大力执行。把所谓的“高尚”,用量化的制度保护和监督起来。李记(河南编辑)

  “鼓掌喝彩”的人竟然是老师

  没有扎好头发就不让参加考试没有任何的法律依据,以这种形式禁考完全是粗暴地侵犯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受教育权。校方又怎能脱离干系?又怎能若无其事地“鼓掌喝彩”呢?法律的问题自然最终会通过法律的手段予以解决,但道德上的问题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予以解决呢?一位花季少女生命的逝去,换不来一滴惭悔的泪水,换不来一点点良心上的不安,也换不来更多人的自省,却换来了堪称丑陋的集体鼓掌喝彩。王毅(辽宁市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