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愧对这一代的年轻人
2006-06-28


2006年06月28日来源:江南时报
 
    这一代的莘莘学子远不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前所未有的劳形苦心,早已令他们变得暮气沉沉。他们不但要在应试教育中将自身不断扭曲成高速运转的机器,而且往往尚未来得及创造出一分钱的劳动价值,就已是负债累累。年轻从某个层面来说便意味着富有,然而众多学子的青春履历里,却分明已写满了赤贫。

    6月27日的《新京报》有消息说,北京邮电大学2002级400多名大学生在入学时向工商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毕业时发现,大家同样的贷款却需要支付不同的利息,其中差额高达上千元。甚至有人贷款2.4万元,利息高达1.2万元(包括国家的50%贴息)。日前,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承认因“操作失误”导致差异,对此表示歉意。

    深究银行是否确真“操作失误”意义不大,要对此表示歉意的也绝不仅是这家银行。求知不仅是完善自我的一条必经之路,也是每个人在报效国家、回馈社会之前必然要拉响的一段前奏。正如没有收入就没有纳税的责任和义务一样,我们的社会没有任何理由要莘莘学子凭空背负如此沉重的债务。当我们再次以怜惜的目光注视着学子们力尽筋疲的背影时,该当意识到整个社会对其已经有了某种不该有的亏欠。

    我们愧对着这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能让载人飞船遨游太空,能让GDP数据连年增长,能让无数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却没能给肩膀和心灵都还十分柔弱的学子一个相对轻盈的青春。今天上了年纪的为人父母者,不妨想想自己当年的求学历程。我记得我当年是带薪念的大学;教育部部长周济那年留学美国,也绝对不是自费。

    教育高收费、乱收费所遭遇的批判,委实不能算少了,学子贷款念书的现实却仍然在延续。尚未跨出校门,众多学子就已负债累累,这样的青春,这样的教育,所隐含的悲凉和残忍,是任何说辞也无法遮蔽的。(廖祖笙)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