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出怒江水电开发之日起,这条著名的国际河流饱受争议。(资料图片)
近日,我国发表的《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中提出:“怒江流域水电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比较了不同梯级开发方案在开发布局、规模、方式和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环境影响程度,为该规划的实施提出了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的措施。”这段话再次让争议多年的怒江水电开发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富裕的怒江,贫困的“夏斯扒”
白族群众夏斯扒一家生活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鲁掌镇鲁掌办事处,虽然离州政府只有10多公里,一家四口人仍过着衣食不保的生活。夏斯扒说,一家四口,年收入不足600元,一年里,吃上白米饭的机会不多,今年过年,他用苞谷在市场上换50斤大米,然而剩下的粮食却不一定能保住一家人的温饱。
怒江的“夏斯扒”并不少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秘书长杨忠华说,以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为主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至今是全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农村贫困人口达40万人以上,4.5万人还住着茅草房和杈杈房,全州4个县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而奔腾的怒江却蕴藏着3640万千瓦的水能资源。
![]() |
贫困的夏斯扒只能以包谷为生。 |
对此,云南省将怒江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工作列入计划的提案引起了国家重视。然而,2003年9月3日以前,恐怕谁也不会想到关于怒江水电是否开发会成为问题。
规划报告指出,怒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电开发极为优越的河流。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全长742公里,天然落差1578米,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80年代即确定的水电基地之一。与另外12大水电基地相比,其技术可开发容量居第六位,待开发的可开发容量居第二位。建成后经济效益显而易见,比三峡工程规模1820万千瓦还要大,是三峡年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的1.215倍,而工程静态总投资仅896.46亿元。
审查会召开之前,电站的各项前期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推开。此时,已经准备摩拳擦掌掀起怒江水电开发高潮的建设者在兴奋地等待着国家发改委批复的规划报告,但大家都忽视了这样的声音:在审查会上,国家环保部门提出,依据200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大型电站规划必须专门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当天,国家环保总局召开“怒江流域水电开发活动环境保护问题”专家座谈会,专家指出,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未被规模开发的大河之一(另一条为雅鲁藏布江),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其潜在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不可估量。为使怒江流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原始生态环境相对完整的生态河流,不宜在此开发水电。由此,反对和支持怒江水电开发的争论全面展开,怒江水电开发,延迟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