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新毒品的伪善“面纱”
2006-06-2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麻谷、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多出现在各类娱乐场所,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

    新华网长春6月24日电(记者 张颖)随着“新型毒品”的泛滥,青少年已日益成为最容易受到这类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之一。

    据最新公布数字,截至2005年底,中国有吸毒人员78.5万名,其中35岁以下人士占69%。据吉林省食品药品评价中心近日对省内登记在册的14595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吸毒群体中17岁至35岁的占70%以上,这一数字比以往增加了两成,其中新兴的冰毒品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于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够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目前,流行滥用的麻谷(即冰毒片)、“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大多为片剂或粉末,多发生在各类公共娱乐场所。所以又被称为“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近年来,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的年龄越来越小,原因是片剂类新型毒品容易携带和隐藏,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吉林省公安厅强制戒毒所国范副所长说,如今新型毒品正以一种伪善的面孔不断涌现。广大青少年都认为这些是“娱乐消遣品”,不同于海洛因等毒品,是无害的。然而,新型毒品从它出现的那一天起,就没有给人类带来过任何益处。

    “一日吸毒,终生戒毒!”这是很多的吸毒者的感受。丁晓川说,像麻谷、氯胺酮等新型毒品,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一旦停用还会出现精神萎靡,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症状,戒毒后如果一旦有外界干扰,反复率会很高,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耐力才能戒掉。

    据了解,中国部分省市已经要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预防毒品教育课,吉林省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把预防艾滋病及毒品教育全面纳入中小学生德育教材,从而引导学生自觉抵御新型毒品的诱惑。

    警方提醒:不要把吸食新型毒品当时尚

    新华社兰州6月25日专电(记者宋常青)“以前了解到新型毒品有危害,很多人主动就不吸食了。而现在一些年轻人明知道新型毒品的危害,但为了追求刺激仍反复吸食,造成严重后果。”甘肃省公安厅禁毒警察总队预防教育科副科长王晖对此忧心忡忡。

    根据甘肃省部分戒毒所和禁毒部门的初步调查,在吸食新型毒品的人群当中,一些人把吸毒行为作为一种时尚来追求,吸食新型毒品被认为是有品位、有面子;而另一些人则把它作为一种炫耀胆量的方式,同样是为了在朋友面前感到有面子。

    在甘肃省公安厅常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的张斌介绍说,目前由于新型毒品滥用,我国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已经占到了吸毒者的10%左右,而且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未成年人吸食新型毒品的比例出现上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