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专家应敢对“申遗”说“不”
2006-06-24


 
端木
 
 
  “百度”一下“申遗专家”,你能读到至少18800条火热的新闻。这些年申遗很热,申遗过程中专家是必然受到热捧的。因为,专家既是智囊,是参谋,更赋予了遗产的学术合法性。有了“专家论证”,遗产申报就好看多了,学术多了,也“科学”多了。

  报载,中国五岳名山管理者近日敲定,五岳将结盟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这自然少不了专家论证,少不了一番“学术思考”,少不了一通“学术结论”。

  古人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地方管理者挤破了脑袋大搞申遗,其意是否在“遗”,是认真准备更好地保护还是拉开架式迎接诱人的开发前景?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学问。熟知遗产保护规律的专家们,理应洞若观火,谙熟各地的真实心机。可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许多专家在申遗热中,似乎对一些地方的伪保护动机视而不见,“世事”未见其“洞明”,相反,倒是在各种申遗论证会间飞来飞去,颇显“人情练达”的一面。申遗热中,专家应有的“降温”作用未见发挥,反倒是对越来越狂热的申遗煽风点火。

  现在专家被百姓戏称为砖家,以申遗来说,一些专家倒真可谓是“我是一块学术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专家丧失理性和独立的学术人格,就难免在文化遗产保护的事业中扮演不光彩的角色。中国申遗热的畸形发展,部分专家难辞其咎。

  真正的学人,不会对任何权力负责,而只向历史、向学术、向公众、向良心负责。黑白、是非、善恶、美丑、正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申遗动机端正、保护态度坚定的,给予学术的协助;申遗之意不在“保”的,哪怕有再多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正的学者也敢于向其说“不”。时间将检验一个学者的知识人格,时间将证明一切,当初你对某遗产作出的学术认证,究竟是学术的硕果还是文化的丑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