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古人曾有的感叹。当今的人似乎更注重活在当下,“常怀千岁忧”者已寥寥无几。
人生的确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百年。百年身后事该怎么办,你想过吗?
对一个生活在有着13亿人口、人均土地面积不及世界1/3、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1/5国度的国民来说,这实在是个不能不想的问题。在我国,殡葬问题与计划生育问题一样,关乎国计民生。现在我国每年出生人口约1600万,死亡约800万,它意味着,每年我们不仅要解决800万净增人口的生存问题,还要解决800万逝者遗体的处置问题。800万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比瑞士整个国家的人口还多出几十万!显然,对这样的问题不能掉以轻心。目前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是:死人与活人争夺生存空间。非法墓地层出不穷,合法墓地非法经营(擅自扩大墓穴面积,乱占土地,炒卖墓穴、骨灰格位等),便是这“生死大战”不断上演、升级的写照。
非法墓地、违法生意为何红火?因为有利可图。为何有利可图?因为有市场。为何有市场?国人入土为安、重殓厚葬的传统观念与习俗,挣面子讲排场好攀比的社会心理与风气,重风水讲迷信的非理性思维方式,无疑促生了这种市场需求。随之而来的是滥用土地、浪费林木、挥霍钱财、破坏景观等诸多社会问题。近年来,一些富裕地区为活人建的墓极尽奢华,一些穷乡僻壤也有人做起卖地修墓的买卖,许多风景名胜之地被成片的墓碑弄得面目全非。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仔细想想,为了已逝的生命而损毁生者栖居的家园,抢占子孙生存之地,实在愚蠢之极。
生命本是由生到死的过程,死亡便是人生的终结。人死如灯灭。当生命之火燃尽之时,其唯一的价值就在于能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为子孙后代留下些有用的东西。人不能在出生时做些什么,却可以在死时做点事情。将遗体及可用器官捐献出来造福他人是一种价值;将遗体火化、让骨灰撒入大海埋于树下,不占用有限的土地及森林资源也是一种价值。乐死善生的生死观,厚养薄葬的丧葬观,不仅是科学的,也是智慧的。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便是这样的智者。有故事说,庄子临终之际,其弟子要按当时习俗厚葬他,他坚决反对,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当弟子担心其尸体被乌鸦吃掉时,庄子幽默地说:露葬要被乌鸦吃掉,而土葬也要被蝼蛄和蚂蚁吃掉。非要从乌鸦嘴里夺过来送给蝼蛄和蚂蚁吃,这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占用、滥用本属于子孙后代赖以为生的资源,也是不公平的。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节俭办丧事”为方针的殡葬改革,不仅为生存,为生态,也为公平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