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昨天,我省省直机关和合肥市公务员面试在合肥进行,几百名入闱考生入场角逐。但有5名入闱考生先后弃考,理由是“不想到乡下去”。 (2006年6月18日星期日《新安晚报》“五考生不愿‘下乡’而弃考”)
按理说考生弃考,不想到乡下去,这纯属个人的事,但为何媒体把这件事加以报道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好的工作,而且考生的成绩都不错,怎么考生得知一旦被录取了,将要面临一年的基层生活,竟然放弃了,着实让人有些不理解。据悉,合肥市此次公务员招考,被录用人员要下基层支教一年,目的是为了培养一个了解基层实际、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感情的公务员,同时又是促进新录用公务员健康成长的一条重要措施。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居然有人放弃,而且是不想下乡。说是能说得清的,就目前的情况看农村的条件毕竟比不上城里,人总不能放着好的生活方式而不顾,人总是向好的地方流动,俗话说,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说不清的,即使被录用了,也只是一年的支教,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相对于公务员的职业生涯来说,一年的锻炼又算什么,为何出现弃考的事呢?
虽说,从报道中得知,弃考的仅有5人,其中2人成绩还相当优秀,只是报考的一小部分,但不能代表考生的主流。大多数考生对下乡支教,还是能理解的,对这一录用公务员新的做法还是能接受的。有的参加公务员招考的考生就说,一年的基层生活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虽然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刚开始下去时在生活上未必适应,但是经过调整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由此,对于弃考的事情而言,不能不说对今后招考公务员制度,在某些方面是个提示。一个只想当公务员的人,而不愿服从分配的公务员,就未必能尽心尽职地把公务员的事情干好;一个不愿吃苦的公务员如何把工作干得出色?同时,对于教育又何尝不是个问号?上学求知,都想从事好的职业,在好的环境里生活,那条件差的,需要人们改变的地方,谁去呢?尽管弃考,有N种理由,但有一点必须承认,考生的选择空间大,公务员干不了,还可以从事其他职业,还没有到“破釜沉舟”的地步。倘如,到了这一步,你想让他(她)弃考,未必能行得通。
为此,要想“一锤定音”把弃考的原因说得透彻,恐怕暂时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