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解开蓝领工人的心结?
2006-06-20

一段时间以来,一种“怪”现象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则是“技工荒”。在高技能工人行情看涨的今天,是什么在阻碍着人们成为一名工人?

  一句话,人们不愿做蓝领工人。据新浪网和中青报近日的联合调查,收入低不是人们不愿意当蓝领的主要原因,“职业声望低”才是主因。蓝领短缺的现实是由这两个因素同时造成的。困扰蓝领职业失望的因素无非是:环境差、上升空间渺茫和传统文化心理。这项调查揭示了蓝领们的心结所在,谁来解开这个心结呢?

  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工人阶层在企业从事着体力劳动。即便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也只有个别技工操作高科技仪器而从强度大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人人渴慕当白领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破解蓝领心结的首先是从业者本人。劳动最光荣,职业无贵贱,在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启蒙了半个多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致富光荣则不仅是说教,而且有成功的激励性案例可循。

  社会生态的层级化和不同分工是自然界的铁律。蜂群、蚁群等社会化较高的生物群落莫不如此,人类社会也不例外。立足本职,安于平凡,是人之本分。异想天开,好逸恶劳,是社会角色的易位和越位,造成的是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衡。诚然,和动物的本能不同,人类社会的分工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不同社会身份的动态转换。这正是所谓蓝领工人的上升空间问题。

  毋庸讳言,共和国成立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属于政治绝对正确的特定阶层。蓝领工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政治上不限顶的巨量发展空间。工人(包括农民)可以一路从生产车间或田间地头走向领导岗位甚至成为国家领导人。时移势易,特定时代的特殊案例很难重现。但公共管理和政策决策部门确实需要给予蓝领工人一定的上升空间予以激励,让其有梦、有愿景。除了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待遇的提高外,其政治上的发展空间和精神生活的满足感也应当充分尊重。

  困扰蓝领工人心理最大的还是传统社会习惯和文化心理根深蒂固的影响。“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已经深入国人的灵魂深处,摒弃这样的陈腐观念非朝夕之功。而现实社会沉渣泛起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社会激变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野会激活这种观念,并对处于草根阶层的劳动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在此情势下,重拾被挤压至社会边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尤为重要。唤醒劳动者曾经拥有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是全社会精神启蒙的重任。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党政机关的公务员、工商业者等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法治,灵魂是公正。法治和公正是使各社会成员安身立命而又在精神上维持自尊的关键因素,也是从根本上解开蓝领阶层心结的钥匙

来源:北青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