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西行
------有感千僧斋
佛历2550年4月8日、公元2006年5月5日、阴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的诞辰日,这天一大早我们一行人五点起床,收拾得当驱车来到历史悠久地五台山第一大庙------显通寺,参加一场规模盛大地法会和千僧斋大会。记得2003年我来五台山玩时,正好赶上塔院寺方丈寂度法师圆寂,各地僧人都赶到五台山为法师送行,那次的场面相当壮观。想必这次也该是同样如此吧。说到法会我倒在北京的雍和宫见过几次,遗憾的是始终无缘真正地参与过;斋饭只知道是素食,但想象不出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其味道如何;千僧斋也听人讲过就是同时布施一千名僧侣,这次既能从头到尾地真正参与法会、又能与僧人们一起共用斋饭,真是个见世面、长见识的好机会。
六点钟左右,显通寺院内就已汇集了众多远到而来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到场的僧人不分和尚、喇嘛、居士等。法会分两场,六点半至八点、十点至十一点多,法会结束后我们跟随众僧人来到吃斋饭的地方,俗称“斋堂”。“斋堂” 迎面供着一尊大肚弥勒佛,前面摆放着香案等跪拜用品,环顾四周墙壁雪白,一排排长条木桌子、长条木椅子整齐的摆放着,以香案为界限划分了左右两大块(男女僧人是分开吃饭的),这所“斋堂”能容纳几百人,其余僧人要在外等候,僧人们秩序井然地从桌子的左侧进入依次坐好。落座后你会发现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两个碗摞在一起倒扣在桌子上,旁边放一双木筷子。待所有人坐好后便开始吃斋前的仪式,繁琐的上香、诵经后,期待已久的斋饭便开始了。每个人把面前的碗正过来,平行放在桌子的靠前方位,这时有两个师傅各拿着一个装有菜和米饭的桶,分别盛满于我们的两个碗内,菜是用大油熬出来的里面有白菜、粉条、扁豆、黄瓜等一类素菜(看第一眼时,让我想起了水煮鱼的底料),味道有一点点辣。可能是因为第一次吃斋饭,也可能是因为起得过早又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法会,感觉味道好极了。还让师傅添加了一回菜。添加菜饭也是有规矩的,一定要把碗放到桌子靠前的位置,放在桌子的中央是不会给你加菜饭的。加菜后你一定要全部吃下,不允许有半点浪费。吃饭时一定要端着饭碗,而不能趴在桌子上吃,盛菜的碗要放在靠近自己的位置。值班的师傅会来回巡视,如果发现吃完饭的碗内有剩饭剩菜会不留情面的让你全部吃掉,即使是掉在桌子上的米饭粒,也要拣起来吃下。大家在吃饭时屋内只听到碗筷相互碰撞发出地声音,而没有一点说话的声音。对于我们这些俗家人也是有同样的要求,不能交头接耳,大声喧哗。饭后要静坐不能随意乱动,听值班师傅的口令,再跟随大家有秩序地从桌子的右侧依次而出。因为不懂僧人们吃饭的规矩怕被师傅呵斥,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地,待出得斋堂的大门,感觉浑身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对于平时懒散惯了的我们、对于平时在餐桌上不经意的一点浪费已熟视无睹的我们。这次在僧规戒律面前上了一堂生动地教育课,体验到了寺院生活的严格。想想每次请客户吃饭时,饭桌上大量的剩菜剩饭真是罪过。与出家人相比,我们这些俗人多了很多自由(精神与生活上的自由),少了很多约束(出家人的“五戒十善”等条款)、少了种种清规戒律的制约。在越来越浮华虚荣的今天,我们对节俭朴素的生活已不再提倡,但这又正是佛教中所要求的品德之一。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拜佛祈祷,这些善男信女中又有多少人能悟出佛学中的真正寓意呢?!